8月10日,2025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康博会”)闭幕。为期三天的大会吸引了超300家企业参展,近5万人次观展。来自海内外政界、科技界、企业界、投资界、金融界的上千名专家、高管和代表共聚一堂,共话汕头“健康”发展。
求共识:
推进大健康产业“123行动计划”
在8月8日的康博会开幕式现场,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介绍称,近年来,汕头市推动成立产业协会、“潮医智库”,持续优化政策“软环境”,谋划实施“五个一”重点工程,推动大健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逐步壮大,区域医疗高地建设提速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倾力深耕大健康产业,以推进‘一港二区三工程’的‘123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国际健康华侨城’。”
据了解,“一港二区三工程”是指:着力构建一个中国(汕头)燕窝港;联动总部经济区和临港智造区两大平台;实施创新医药培育、医美康养融合、健康食品提升三大工程。
2023年,汕头市发布首个大健康产业指导性文件——《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汕头市大健康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医药制造创新中心和医疗康养高地”。如今,汕头大健康产业集群效应已逐步显现。2025年以来,汕头全市签约、拟建、在建大健康项目共67个,总投资额约138亿元。
原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表示,汕头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突出、基础扎实,希望汕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健康产业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壮大经济发展动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的“健康力量”。
促合作:
政企对接共享发展机遇
当前,在活跃的商业生态与持续的改革攻坚带动下,汕头营商环境实现整体提升,连续4年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汕头引凤来栖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博会期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27家优强企业的董事长、实控人,以及投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探讨合作空间,分享发展机遇,为汕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浙江震元董事长吴海明认为,汕头和绍兴分别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圈,尽管区域位置不一样,但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底色、路径和愿景上有诸多的共鸣,蕴藏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浙江震元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希望与汕头市联合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强产业链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对于汕头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荣科科技董事长段刚建议:一是行业协会应助力汕头企业用好“侨乡”优势,突破海外市场,尤其是加强企业向东南亚地区出海;二是政府建立相关产业基金,帮助企业投资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合适标的。
汕头市委副书记、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组长赖小卫说:“希望企业家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共享汕头发展机遇,共拓大健康产业蓝海。汕头将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服务,创建宽松、优质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谋新路:
各方共探“健康”未来
在康博会期间,创新免疫治疗临床转化研究高峰论坛、汕头滋补康养论坛与粤港澳大健康高质量发展论坛、全生命周期健康创新发展论坛等分论坛同步举办。来自政府机构、产业、学界及医疗机构的嘉宾与投资机构代表共话大健康产业的前沿进展与转化机遇。
其中,“中国燕窝港”国家级产业平台备受瞩目。据了解,汕头将以“中国燕窝港”和“CHO健康生态”为基础,推动民族滋补文化走向标准化、国际化,为健康中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独特力量。
此外,汕头还将通过政产学研各界的通力合作,运用好传统滋补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健康服务。
与会专家认为,推动传统滋补文化现代化转型需要多措并举:首先,要强化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疗法成效;其次,要促进文化融合,借鉴粤式药膳加入瑶族药材的创新做法;最后,要注重惠民实效,让传统医学造福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