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三大指数在短期休整后延续强势,沪指再创今年以来新高。机构认为,本轮行情增量资金来源众多,有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资金,也有居民配置资金入市。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提升,“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得到加强,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暖,本轮行情的上行趋势仍较稳固。
市场乐观情绪不会轻易消失
4月以来,大盘低位反弹,沪指于7月末突破3600点,逼近去年10月8日的高点。在增量资金推动下,沪指走出稳健上涨趋势,表现出超预期的强度和韧性。对于后市走向,机构分析称,市场乐观情绪不会轻易消失,大盘上行趋势仍较稳固。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9月初之前,A股可能反复活跃。9月初之后,市场或存在一定内生调整压力,但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政策有望再次发力,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流入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维持2025年四季度表现好于三季度,2026年行情会更佳的判断。
光大证券认为,近期市场上涨的驱动因素包括基本面改善、“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以及海外风险因素逐步缓解等。展望后市,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增量资金流入的持续性,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等方面仍存在超预期空间。从经济基本面看,短期内出口仍将保持韧性,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叠加物价在政策支持下温和回升,基本面将持续回暖。而受前期市场“赚钱效应”的带动,两融资金及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市场风险偏好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突破2024年的阶段性高点。
增量资金入市动能仍然较强
对于后续增量资金的持续性,机构认为,当前股市赚钱效应较佳,资金入市动能犹在,股市微观流动性环境仍偏宽松。
东吴证券称,本轮上涨行情中,ETF资金、个人投资者、杠杆资金均积极入市。在政策积极引导、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预计市场运行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指数稳健上涨趋势有望逐步形成。随着国内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增量流动性将持续入市。与此同时,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供需格局将优化,全部A股的盈利与净资产收益率有望企稳改善,行情将逐步过渡到业绩驱动的阶段。
广发证券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和市场赚钱效应之间的正反馈仍存,本轮流动性驱动的重估行情在中期有望持续。具体拆分来看,个人投资者方面,6月至7月,A股新增开户数和融资余额双双回升,除了存量资金提高仓位,其中也蕴含着居民存款搬家的中期叙事。近期权益市场宽基指数表现稳健、且波动率显著收敛,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交易难度和持股体验都有改善,在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趋势下行的背景下,A股有望承接居民长期配置盘资金。
机构投资者方面,7月以来,基金发行数据显示公募资金供给有所改善;险资方面,资本市场政策鼓励配置权益,固收类资产也有望局部向A股腾挪。此外,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带来非美资产的流动性溢出,同时A股在MSCI新兴市场内部收益领先,A股可能成为海外资金追逐相对收益的重要工具之一。
机构争议小微盘风格能否持续占优
不过,在具体风格演绎上,对于今年以来跑出显著超额收益的小微盘风格,机构研判出现分歧。
中信证券表示,资源、创新药、AI、游戏等强趋势行业今年以来的上涨主要来自盈利支撑,小微盘指数则来自估值提升。小微盘个股主要依靠纯粹的流动性驱动上涨,板块内部结构性的盈利增长确实也存在,但整体的盈利增长远不如2015年。从驱动力看,中信证券认为,量化产品、小型主动权益类产品以及中小投资者贡献了小微盘的主要增量资金,同时板块的融资热度升温也远快于权重板块。
“当前的市场,对于业绩兑现度较高的强产业趋势仍然保持较大的克制,但对于148倍市盈率的中证2000指数,以及滚动利润为负的微盘股很难找到继续向上的合理性。”中信证券称。
方正证券则持不同看法,该机构将全部A股公司按市值排序分组,考察小市值组合的绝对和相对估值状况。方正证券分析称,虽然股价持续上涨后小微盘估值水平有明显上升,但无论是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估值水平,与历史极值相比仍有不小距离。小微盘占优风格或反映了经济转型升级期的创新探索特征。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小微盘行情仍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