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冲刺之际,未来网络产业以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双重动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我国在5G-A商用、空天组网、产业集群等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基石。
量质齐升织密全域发展网络
累计建成5G基站455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迈向部署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量质齐升,通信网络协同发展态势良好。
业内专家介绍,早在2021年,我国就提出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清晰勾画了未来网络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近年来建设成效显著,为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夯实硬件基础。
地方层面,近期多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快布局未来网络新赛道。上海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参与6G预研,参与国家6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探索6G场景化应用创新试点和实践;山东明确提出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型网络设施,推动低空互联网建设;四川则将6G纳入23个重点突破方向,侧重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志性产品打造,聚焦标准制定与应用需求验证等;《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将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来网络等“7+N”领域布局一批标志性未来产业,努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企业层面,未来网络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速。不久前,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在“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推动“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的全链路技术创新;中国电信与华为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期间联合发布“智聚大上行”创新技术,打造体验、能效双领先的5G-A网络;联通数科在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透露,正积极通过五网融合构建数字基座,面向低空多元场景孵化一系列网联创新能力,进一步打造6G空天地一体化的服务应用。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表示:“与中科星图的合作,既是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也是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生态的前沿尝试。”
华为公司副总裁、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表示,未来中国电信与华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解锁5G-A潜能,推动智能联接向“无所不快、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目标加速迈进,为无线网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技术攻坚突破关键领域瓶颈
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正在上空盘旋,未来游客可以实时领略空中园景。当前,骆岗公园正在打造国内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而低空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中国移动安徽分公司基于5G-A的通感一体化技术,对低空全域、全量目标进行泛在监视,创新探索出多模监视数据融合算法,在“侦、察、反”链条闭环上取得显著成效,可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点电子围栏设置和入侵预警等功能,保障飞行安全。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均处于全球第一阵营。不仅5G-A技术不断突破,我国6G研发也按下“快进键”。《报告》显示,在6G研发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凝聚合力推动6G创新,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促使技术加速成熟。
“5G-A、6G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演进正在重构通信能力,开启‘万物智联’新时代,呈现‘天地一体化、通感一体化、通智一体化’等发展趋势。”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指出,各方应携手围绕需求、标准、技术、生态四个方面,推进5G-A、6G一体化发展,发挥网络技术、数据资源、场景应用等优势,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5G-A产品创新和应用场景,前瞻布局6G应用产业生态。
融合应用激活实体经济动能
在苏超苏州队主场,5G-A网络让3万多球迷同时在线,“超燃苏超”专属标签点亮屏幕;在上海的5G-A汽车柔性制造基地,12大场景实现无线化控制……当前,未来网络技术正向消费与生产领域深度渗透。
“5G-A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加速发展,移动AI时代正呼啸而来。5G-A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大幅提升生产力效率;融入企业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曹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未来网络融合应用的新增长极,多家企业已在低空智联网建设及应用领域展开探索。中国电信研发的低空基础设施系统,通过高精度导航无人机载具搭载多模态感知阵列,实现了三维空域全要素智能监测,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核心场景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验证能力。中国移动正在构建一张“导得精、看得清、算得准”的“空天地一体”立体交通导航网,以实现地面-空中基础设施等交通方式的高效协同。中国联通也在积极探索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
“低空新基建中低空网络建设至关重要,低空环境复杂,基础设施缺失,很多难题需要靠技术更新、迭代和研发来解决。”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低空研究院院长孙俊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从空天一体的网络蓝图到千行百业的智能转型,未来网络产业正以“基建先行、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三轮驱动模式,为“十四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十五五”的跨越发展积蓄动能,持续书写数字中国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