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股权融资市场持续升温。一方面,定增市场表现亮眼,截至目前,年内定增募资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逾500%,较去年全年增逾三倍。另一方面,IPO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回暖,顺利首发上市的IPO企业数量和募资规模均较去年同期上升,而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则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投资机构指出,股权融资市场的活跃有望直接拉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实现行业整体佣金与投资收益的“双增”。
定增募资额同比增逾500%
Wind数据显示,以上市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成功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已有95家,合计募资额为7279.22亿元。去年同期,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92家,合计募资金额为1133.07亿元。以此计算,今年以来定增市场募资金额同比增长约542%。即便和去年全年相比,这一募资额同样大增三倍以上。2024年全年,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145家,合计募资额为1730.52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银行的巨额定增最为突出。目前,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已完成合计5200亿元定增,其中,中国银行募资1650亿元,邮储银行募资1300亿元,交通银行募资1200亿元,建设银行募资1050亿元。此外,国联民生、国泰海通两家证券公司分别实施定增募资294.92亿元、100.00亿元,同样位居上市公司前列。其余公司则分布在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等行业。
在A股市场震荡走高的背景下,今年的定增项目绝大部分实现了浮盈。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今年上市的95个定增项目中,共有89个最新收盘价相较发行价收涨,即九成以上的项目实现浮盈。其中,16家公司目前股价较增发发行价涨幅超过100%,中航成飞、*ST松发、东山精密、罗博特科、国盾量子等5家公司涨幅超200%。
机构人士认为,定增市场赚钱效应显著,意味着未来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定增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
“今年以来定增投资的热情和参与度都相对较高,需求良好。定增供给主要取决于审核速度以及发行速度,审核提供新的增量标的,可以作为供给的一种前瞻指标。”财通基金表示,定增市场在较大程度上是供给决定需求,特别是在市场预期较为稳定的背景下,后续定增需求有望保持较好趋势。
IPO市场结构性回暖
相比再融资的明显活跃,IPO市场在整体节奏维持稳健的同时,相比此前也有所回暖。
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计算,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共60家IPO企业顺利首发上市,合计募资624.52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募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行。截至8月7日,三大交易所今年以来获受理的IPO共有181家,较去年同期的39家增长364%。其中,仅6月份,合计有152单IPO获受理,远超去年同期的74家。此外,截至8月7日,今年年内83家IPO企业终止审核或终止注册程序,该数据较去年同期的347家大幅下滑约76%。
“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A股IPO申报企业主要聚焦战略新兴领域。排队企业中不乏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项目,说明A股资本市场将更多体现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
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复苏
今年股权融资市场的活跃有望直接拉动券商投行业务。随着IPO市场回暖,同时再融资发行节奏加快,券商在承销、配售及并购顾问方面的收入同步上升,实现行业整体佣金与投资收益的“双增”,投行业务有望进入修复通道。
“一方面,作为主承销商的券商投行业务将直接受益于承销规模的扩大,带动相关收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具备雄厚资本实力的券商可通过自有资金或资管产品参与优质标的的战略配售,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时布局,有望在未来获得超额投资收益。”中航证券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国九条”明确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证监会强化对IPO全流程的审核,重点打击财务造假、突击分红等问题,企业上市门槛提升。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包括北交所聚焦专精特新、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等举措,IPO市场或逐步回暖,同时项目质量亦会不断提升。基于良好的半年度业绩预告,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流动性宽松及市场指数中枢上移预期,券商板块下半年投资机遇凸显。
“2025年二季度,上市公司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速回正,再融资规模大幅放量,有望带动券商投行收入修复。预计二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有望同比增长20%。”民生证券认为,政策呵护夯实券商业绩基本盘,并购重组与定增融资有序铺开,券商业绩修复进程有望持续。
伴随业绩改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稳步推进,券商净资产规模有望持续增长,ROE(净资产收益率)回升趋势或仍未结束。经济基本面反弹和财富效应逐步释放,也有望加速资管业务修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