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浪潮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平台企业举办“平台+产业”人工智能对接活动,共同启动“AI产业加速器计划”。该计划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主动出击,浙江将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升级,不断释放AI的技术势能和产业潜力。
AI持续创造新机遇
浙江一帆日用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浴巾、沙滩巾等日用品业务,通过1688平台出口十多个国家。“现在整体趋势是‘小单快返’,这对企业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经理舒凯说,“因此从去年开始,企业就从产品设计切入,试水人工智能。”
这一试,效果立竿见影。“过去,设计一款新产品至少需要五人团队协作开发,如今,只需一名AI训练师搭配一台本地部署的大模型设备。”舒凯说,成本直接下降近七成。
AI正在帮助工厂把过去“不愿接、接不了”的小单,变成“接得住、做得快、赚得到”的稳定生意。不仅仅是工厂,人工智能为那些没有工厂、没有团队的“轻创业者”带来机遇。
对接会上,不少年轻人分享自己借助AI与平台工具,探索个性化生意的经验。有新手妈妈凭500元起步,通过定制宠物周边三年赚下260万元;也有汽车发烧友,利用AI设计与小批量生产,仅靠一款车载杯架半年净利130万元……他们依托柔性供应链和AI能力迅速孵化产品,跑通商业路径。
如今,小红书博主、抖音主播、快手达人、社区“团长”、各种“群主”以及全职妈妈成为“轻创业”的主力,一些做副业的年轻白领,从副业上赚的钱能比工资收入高得多。“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当下的重要趋势,一个数据就能说明,在1688上,2024年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55%,增速超过了所有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1688平台CEO余涌说。
“AI产业加速器计划”启动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方阵”,浙江正在以平台经济为引擎,全面推动AI赋能产业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召开的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深化“平台+产业”双向赋能,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标杆。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AI赋能”确立为“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的核心引擎,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在AI技术、大数据和市场应用等方面的集成优势,联合平台企业推出“AI产业加速器计划”。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来说,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前沿科技,更是一次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
围绕该计划,浙江制定了三大保障举措。
“首先是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集成运用质量、标准、计量、品牌、知识产权等服务手段,为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综合集成服务。”上述负责人说,其次,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支持平台企业选派一批AI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一对一”的AI应用定制服务,让企业学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拓展新空间。
此外,浙江还将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持续开展“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系列活动,通过搭建多方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和资源合理配置,助力产业加速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
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升级
那么,到底如何为中小企业铺设通往智能化未来的快车道?
“浙江将围绕开放算法资源、提供‘工具箱’、打造‘制控驾驶舱’等方面发力。”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介绍,浙江将进一步开放平台数据和算法资源,提供模块化AI开发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接入门槛,减少底层研发投入;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3D产品模型,模拟真实场景开展虚拟测试,优化原型设计,减少试错成本。
其次,浙江为广大中小企业配置低成本“即插即用”工具箱,提供“低代码、轻量化”软件包;部署柔性生产调度系统,适配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实现“小单快反”制造;辅助生产优化计划,形成“设计-排产-交付”全链路协同。同时,浙江还推出“市场智能助手”,让营销“更精准”。
据悉,今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探索实践平台产业“双融、双促”发展机制,聚焦消费品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和延链,重点培育打造25个布局合理、具有区域特色的消费品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