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8月11日消息,杭州市发改委起草《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现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明确核心技术主攻方向,聚焦具身智能“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小脑”(运动控制系统)及“本体”(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以及专用芯片等环节。打造技术攻关平台,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研发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科研设施与仪器面向企业开放。
在“大脑”研发方面,支持开展具身智能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多模态感知融合、人机交互、任务规划、决策控制、仿真训练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具身智能模型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解释性。
在“小脑”研发方面,支持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惯性导航系统姿态感知、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感控结合的全身协同算法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协调与精准控制能力。
在“本体”研发方面,支持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制与应用,鼓励开展类人皮肤、仿生肌肉等技术攻关,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的研发制造能力。
《条例》提出,面对当前研发训练需求和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需求,要求加强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立多元智算供给服务体系,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在金融支持方面,《条例》明确,加强金融保障力度。要求政府发挥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融资力度。鼓励相关保险机构开发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特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破解融资难与创新风险高问题。
在监管方面,《条例》提出,加强具身智能机器人安全与合规监管,根据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特性与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智能化等级、应用场景分类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探索构建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与沙盒监管机制,建立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