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区到“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主题陈列,全景式体验全球文化交融历程,以古希腊陶罐纹样与宏伟的爱奥尼柱为灵感,协作完成中式绿豆糕与西式奶油裱花制作……8月11日下午,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以“在上海享美育”为主题,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社会大美育课堂”文化体验暨“政府开放日”活动。

今年以来,“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持续深化建设,提升打造143个市级示范点,通过创新形式、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等举措,不断升级完善“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可享”美育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美育生态持续优化。截至7月底,143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已开展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5619场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11日活动采用“文化体验+政企对话”的互动模式,将邀请外资企业代表、市民群众代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和深度交流,探索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大美育课堂”创新实践路径,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惠企助企服务实效。活动以一场“在世博看世界”的深度文化行走拉开帷幕。代表们在策展人导赏中探访世博馆特展及常设展,随后参与特展文化体验活动,让艺术创作成为联结政企民的温情纽带。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程梅红表示:“美育是城市营商环境的‘暖实力’。我们期待通过企业视角,优化‘社会大美育计划’服务供给,不断转化文化资源为企业发展助力。”现场企业代表就“艺术活动进园区楼宇”“国际化美育课程”等提出意见建议。
“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这一系列举措建立健全了“社会大美育”长效机制,也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社会大美育课堂”焕新艺术体验,实现跨界融合创新。上海图书馆打造“阅读+艺术”场景,推出“音乐文学赏析会”等特色活动;国歌展示馆开发沉浸式情景剧,开展“为国而歌”系列思政社教活动80场,参与人次逾3.55万;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在春天,遇见江南”行走活动,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现“画中山水随乐动”的视听联动。

“社会大美育课堂”还重构空间场景,推动专业资源下沉基层网络。上海交响乐团推出“全城交响”项目,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零距离”计划;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提炼朱家角、南翔、泗泾11处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内涵,推出主题行走美育课堂,结合线上直播活动惠及人次逾1万;中华艺术宫联合静安区在商圈打造“上海光影美术馆”,实现文化活动与旅游消费双向引流。
“社会大美育课堂”同时规范“需求调研—分类供给—效果反馈”流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上海博物馆制作英、法、德等8语种的《常设展览导览手册》;笔墨宫坊开设双语工作坊,已吸引来自23个国家的500余名外籍人士参与;上海大剧院为自闭症儿童推出“星星的孩子”观演服务,钱学森图书馆“星空”项目招募学生讲解员;金山区博物馆开设“非遗暑期夏令营”“银发体验班”,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推出课程“中医拾趣”等,打造全龄段美育产品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