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1 22:47:11 股吧网页版
刚融5000万又冲IPO!多光谱AI龙头海清智元瞄准H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又一家AI视觉企业冲刺IPO。

  近日,多光谱AI龙头——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清智元”)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海清智元依托自研的“光感图算”技术架构,可提供覆盖多光谱AI模组、感知终端及大模型服务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2024年营收计,海清智元在中国多光谱AI企业中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公司的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在全国排名第一,多光谱AI模组在全国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上市申请的前一个月,海清智元刚刚完成了5000万元的 D 轮融资,公司交易后隐含估值为35.5亿元

  此次迫不及待的IPO,凸显出海清智元对于扩张产能与全球化布局的“野心”。据了解,本次IPO,海清智元募资拟重点投向四大领域:强化研发能力、扩大生产基地产能、寻求战略并购及加速全球市场渗透。

  2024年扭亏

  海清智元所聚焦的多光谱AI在资本市场并不算新鲜。

  所谓多光谱AI 是一种成像技术,即将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及可见光在内的多光谱信号采集与感知、光谱建模及智慧计算整合为统一的系统。除了海清智元,海康威视、凌云光、豪威集团(韦尔股份)、商汤科技、Teledyne、谱钜科技等企业均布局了多光谱技术。

  “目前多光谱AI技术领域的竞争很激烈,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很多大厂都在布局。海清智元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但后续的发展投入如果跟不上,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上市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资金、引入战略资源的关键。”沪上一名TMT领域的私募机构研究员受访指出。

  从海清智元的招股书上也能看出公司经历的竞争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海清智元主要利用在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领域的自研技术,提供能够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多光谱AI模块、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整个多光谱AI企业板块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约10.9%的市场份额(按收入计),行业非常分散。其中,海清智元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中排名第一,但也仅有约为3.5%。

  此外,海清智元还以6.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中排名第三,以11.8%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一。

  从业绩来看,海清智元规模不大,但波动较大。2023年在部分产品需求减少影响下,公司的亏损净额增加,2024年才实现扭亏。

  具体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简称“报告期”),海清智元的收入分别约2.25亿元、1.17亿元、5.23亿元及0.8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493万元、-1841.3万元、4041.2万元及1414.4万元。

  据披露,2024年公司收入有所上升,主要得益于市场对公司的安全相关应用产品需求相对强劲、获取新客户贡献了大量订单,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实现商业化并首次录得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的毛利率也显著高于公司传统业务,带动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提升。报告期内,海清智元的毛利率分别为22.6%、12.2%、18.8%、32.9%。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收入释放带动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12.2%跃升至2024年的18.8%。

  由于业务规模较小,海清智元的研发开支也并不高。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分别约1980万元、1110万元、2520万元、470万元,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8.8%、9.5%、4.8%及5.7%。

  差异化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海清智元曾于2021年启动A股上市筹备工作。不过,由于未订立正式辅导协议,也未向中国证监会及其地方办事处提交辅导备案申请,该计划最终未能推进。

  随后,公司又先后进行了B、C、C+和D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新投、成都中小担、小禾创投、攀辉投资等。

  当前,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这或也是海清智元能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多光谱AI市场由2020年的人民币6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3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21.1%;预计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200亿元飙升至2029年的人民币5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1.0%。

  在招股书中,海清智元不断强调其差异化竞争优势——基于全方位“光感图算” 技术架构建立起来的多光谱AI技术,包括三大核心技术: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及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

  在多光谱感算一体技术方面,海清智元的AI算法、算法芯片、嵌入式系统、光学及安全工程研发专家团队使公司能够提供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能力。

  在轻量级端侧AI计算技术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核心的HtOS操作系统及 HtFS文件系统,通过降低算力需求、压缩内存占用、端侧模型本地化部署等方式,在小算力终端上直接处理数据、消除对云端的依赖。

  多光谱AI大模型具有高度通用性及持续演进能力,支持在工业安全、 智驾系统、增值通信服务及建设等众多场景中进行可扩展部署,具有宽光谱、高模态及泛化性的技术壁垒。

  行业人士认为,海清智元的“光感图算”体系,在技术上实现了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能够解决传统方案“感知精度低、计算成本高”的痛点。

  从应用场景来看,海清智元的技术广泛用于除传统安全解决方案之外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联网设施管理等领域。

  公司客户主要有AI硬件设备制造商、行业解决方案集成商、大型企业客户三类。报告期内,海清智元客户集中度逐年提高,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2.1%、38.3%、59%及64.8%。

  整体来看,海清智元的资本化速度并不算快,不少AI视觉公司均已上市,剔除海康威视等龙头,可比上市公司还有虹软科技、格灵深瞳、凌云光、云从科技等,均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其中,虹软科技主要技术路线在可见光AI算法,应用的优势场景集中在手机影像领域;格灵深瞳主要技术路线在计算机视觉,应用在城市治理等场景;凌云光主要产品应用在机器视觉系统、工业相机;云从科技的技术路线在于人机协同,产品应用在金融、出行等场景。

  前述四家公司中,除了规模最小的格灵深瞳外,其他三家企业市值均超过了150亿元。其中虹软科技市值最高,逼近200亿元,其2024年收入超过8亿元,净利润为1.77亿元。云从科技收入规模略低于海清智元,2024 年营收3.98亿元,亏损7.06亿元,但总市值也高达174亿元。格灵深瞳2024年收入1.17 亿元,亏损2.12亿元,总市值只有43亿元。

  “对于海清智元来说,现在选择港股上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去年开始,港股市场不断升温,科技股涨幅尤为明显,可以给予公司较好的估值。另外,港交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科技企业IPO的门槛,相比于A股,港股IPO可预期性更高。”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对记者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