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泰基金被推上舆论风口,有关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的营销内容引发市场关注,该产品的基金净值出现异动,却被基金公司当作营销资本。
8月8日,《中国证券报》关注到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存在违规营销的现象。这场“起死回生术”,被《中国证券报》点名。
《中国证券报》提到,二季度,该基金规模暴增上万倍,成功摆脱清盘危机。基金公司罔顾事实宣传误导投资者,并以浓厚的赛道标签进行包装,成功实现“保壳”。
这显然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的以投资者为本,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加强透明度建设等要求背道而驰。

资料显示,同泰基金于2018年10月11日在深圳注册成立,并于2019年3月15日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来看该事件的始末,今年3月31日,同泰产业升级混合的净值增长率达到68.73%,而这样的净值大涨在不久后披露的一季报中找到了答案——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20%的情况,并且该投资人为机构投资人,持有时间从2025年1月1日至3月27日。
也就是说,该机构投资人最后持有的时间为3月27日。


据悉,该机构投资人在一季度末之前已将持有份额全部赎回,达到0.76亿份,几乎是该基金所有份额的总和。这意味着,单一机构投资人的大额赎回让该基金规模骤降。
同时,该基金A类份额一季度被赎回的规模,与前述机构大额赎回规模相近,可以断定就是持有A类份额的机构投资者赎回了全部份额。按照目前该基金A类份额的卖出规则,持有天数在7天(含)和90天(不含)之间时,需要缴纳0.75%的卖出费用,这成为基金净值波动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3月27日正好是季报总结统计的前三天,而一季报披露的季内净值增长率恰恰没有对此进行修正。
从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基金A类份额一季度的净值增长率达到了103.69%。

彼时,有大量基民涌入基金评论区,纷纷询问净值暴涨究竟是何缘由。对于投资者的疑惑,同泰基金在近两个月后才做出回应,但这份含糊不清的说明,依旧未直接解释净值暴涨的真实原因。
5月26日,同泰基金发布《关于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2025年1季度运作情况的说明》称:“部分投资者对该基金的净值波动有所关注,净值走势可能与投资策略、组合配置、客户申赎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截至目前,基金的运作一切正常。”
《中国证券报》的报道显示,同泰基金在此后的一系列宣传操作中,似乎将这次净值异动包装为产品卖点,并进行突出展示。
例如,同泰基金官方账户“同泰基金e财通”7月11日发布的文章称:二季报显示,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过去一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17.6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44%。
在官方宣传海报中,也在醒目之处将该产品过去一年、过去三年、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进行突出展示,但却并未提示历史业绩中包含的净值异常问题。
今年二季度,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规模暴涨3996023%,同泰产业升级混合C规模暴涨820841.4%,总规模超过1.5亿元,成功摆脱清盘危机。
另外,同泰旗下多只迷你基金集体换上赛道“新衣”:同泰新能源1年持有股票重仓可控核聚变标的;同泰慧利混合从军工转向短剧游戏;同泰行业优选股票豪赌AI应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10日报道,同泰基金内部人士表示,暂未收到公司对该事件的相关通知,无法对外披露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