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03:26:30 股吧网页版
从高额年薪到在快餐店求职:AI时代,美国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来源:上观新闻

  美国计算机专业应届生正遭遇史上最冷求职季——各大巨头开启裁员潮、上千份简历石沉大海、校园课程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与此同时,科技行业招聘陷入“死循环”:毕业生用AI批量生成简历,企业则用算法快速过滤。人机博弈间,该专业失业率已接近10%。

  十年前企业家们向年轻人许下“学编程=高薪工作”的承诺,在AI浪潮冲击下正土崩瓦解。

编程神话的破灭

  自2010年代初起,科技巨头、亿万富翁甚至美国总统纷纷鼓吹“编程是未来”,将计算机专业塑造成通往高薪职场的黄金门票。

  2012年,时任微软高管布拉德·史密斯推动高中开设计算机课时宣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起薪将超10万美元,外加丰厚奖金和股票。

  这股浪潮推动了计算机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计算研究协会的数据,美国该专业本科生人数去年飙升至17万,较2014年翻了一倍多。

  21岁的玛纳西·米什拉就是这场热潮的追随者之一。

  米什拉在硅谷附近的圣拉蒙长大。她从小就听说“学编程能拿六位数年薪”,大学毅然选择计算机专业。

  但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她今年5月从普渡大学毕业时投递了无数封简历,唯一向她抛出面试橄榄枝的竟是快餐连锁店Chipotle。

  她在TikTok上发布视频分享了这段经历,得到15万浏览量。

  扎克·泰勒2019年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高中就热爱编写电子游戏程序的他梦想毕业后进入科技行业。

  然而2023年毕业后,他投递了近6000份简历,仅获得13次面试,且最终未能拿到offer。

  泰勒回忆,自己曾在一家电子公司实习,最后未被留用;为维持生计,他今年还申请了麦当劳的小时工,却因“缺乏经验”被拒。

  目前,他回到老家并靠失业救济度日,通过个人软件项目寻找合作机会。“毕业求职是我经历过最沮丧的事。”

“AI比人更准确”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显示,22至27岁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失业率高达6.1%-7.5%,是艺术史或生物学专业的两倍多。

  《纽约时报》采访了150多名来自各大高校的毕业生,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投递上千份简历仍石沉大海。

  而这场危机的背后,是AI编程工具的迅猛普及与科技巨头的裁员潮——亚马逊、英特尔、Meta和微软等公司正在缩减人力,计算机专业的“镀金时代”正在式微。

  如今,科技公司更倾向于使用AI编程助手完成基础代码编写和调试,而这些任务原本是初级工程师的入门工作。

  旧金山市中心的广告牌上,代码审查工具CodeRabbit的广告牌赫然写着“比人类更快、更精准”。

  “最容易被AI替代的恰恰是毕业生寻求的入门级岗位。”牛津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马修·马丁指出。

  计算机研究协会执行董事Tracy Camp表示,许多高校刚开始将AI工具纳入课程,以适应科技巨头们的需求,而今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则明显脱节。

算法决定命运?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围绕AI的“末日循环”正在运转。

  毕业生们被迫依赖Simplify等AI工具批量生成定制简历、自动填写申请表格,应对海投需求;而公司则用AI系统快速筛除如潮水般涌来的候选人。

  22岁的奥黛丽·罗勒今年从克拉克大学的数据科学专业毕业后开始求职。她刻意避免使用AI,尝试在简历中突出自己的创造力。不过申请发出后,她在3分钟内就收到一封自动拒信。

  罗勒解释,AI筛选系统让简历评估变得机械化,量化指标和显性标签被过度关注,而个人特质与潜力常被忽略。“当算法决定你的命运时,我很难维持动力。”

  更讽刺的是,科技公司的招聘流程仍在加码:在线编程测试、现场算法面试层层筛选,但最终多数人只等来“已读不回”。

  被AI和裁员双重打击的毕业生将自己长达数月的求职经历形容为“乏味”“沮丧”“幻灭”。

跨界思维成“生存稻草”

  即使是政府技术岗位——这个曾经被视为稳定避风港的就业选择,如今也亮起了红灯。

  主修计算机专业的斯波里今年从乔治城大学毕业。出于兴趣爱好,她向200多个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岗位投递了简历。

  然而摆在她面前的是两座大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瘦身”政策下,联邦机构正在收缩招聘规模;另一边,企业对初级编程师的需求正在被AI不断蚕食。

  不过,普渡大学的玛纳西·米什拉在求职困境中找到了转机。被快餐连锁店Chipotle拒绝后,通过经营TikTok美妆账号,她意识到相比软件工程,自己更热爱技术营销和销售。

  最终,她成功转型科技公司销售岗位,并将于本月开始工作。“当传统路径被AI重塑时,适应力与跨界思维正成为宝贵的生存技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