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百日倒计时。近日,记者来到龙华区两大赛事承办区场馆——龙华文体中心与简上体育综合体,探访这两个展示深圳绿色建造实力的“鲜活窗口”。
龙华文体中心作为区级综合性体育中心,是龙华区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并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为中国绿建设计最高级别。走进场馆,通透感扑面而来。大面积窗户与露台构成“天然采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将室外天然光引入室内,使得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透和采光达到最佳效果。更具巧思的是分布式光伏系统+储能电站的组合。屋顶、幕墙等区域的太阳能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形成“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的能源闭环。加上施工中16.90%的可再利用、可循环材料占比,让可再生能源真正成为减碳主力。
低碳理念还体现在对空间的极致利用上。地下两层总面积达48175.16平方米的空间,整合青少年宫、剧场、停车场等多元功能,通过“垂直集约”减少土地占用。
同样作为本次赛事承办场馆的简上体育综合体,是龙华区首批建成、全国首个垂直分布式大型体育场馆,也是深圳市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重点工程,拥有地上五层,地下两层的立体空间,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受场地限制,体育场馆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布置。利用地形高差解决场地限制和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矛盾。简单说,就是用最少的材料撑起最大的空间,建材消耗少,碳排放自然随之降低。
场馆的“外衣”大有讲究。外层铝拉板网+内层low-e彩釉玻璃组成的双层皮肤系统,像会呼吸的屏障——既能遮挡强光、捕捉自然光,又能引导空气自然流通。更巧妙的是,表皮设计与结构模数保持一致,腰桁架与承接桁架构成的钢结构体系清晰可见,既省去多余装饰,又透出朴素的工业美感。这种“去繁就简”的思路,不仅降低了装修环节的碳排放,更回归了“为运动让渡空间”的本质。
现场,记者看到,各楼层植入的露台、花园、架空休憩空间,通过楼梯与地面广场相连,鼓励市民闭馆后继续使用——在这里,运动不局限于场馆内,露台健身、花园休憩、广场远眺,都成了低碳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建筑-城市-自然”的融合设计,让简上体育综合体不仅是运动场馆,更成为周边市民乐于驻足的“低碳活力枢纽”。
从龙华文体中心的“光伏+储能”闭环,到简上体育综合体的“垂直空间魔法”,这两座场馆的实践证明,近零碳建筑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能同时承载赛事激情,与民生温度的“绿色容器”,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它们将以“低碳赛场”的身份,向全国展示深圳在高密度城市中,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