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雨影响,11日,重庆等地高温消退,重庆连续20天的高温有所缓解。但在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天气持续,浙江、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了37℃。预计未来几天,江南、华南等地高温日数多、湿度大,体感闷热。城市中,杭州、南昌本周高温持续,最低气温或将达到27℃,闷热感贯穿全天。
14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湿热空气将再次向北输送,闷热天气也将随之向北扩展,北方的华北、黄淮甚至东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又会迎来桑拿天,虽然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可能达不到35℃高温线,但体感较为闷热,仍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水火风光储”形成合力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高温下,全国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面对激增的电力需求,相关部门动态调度,推动“水火风光储”等各类电源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保障电力供应。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环保型火力发电厂——华能珞璜电厂,自6月以来,该厂累计发电量已超20亿千瓦时。在山东济南,供电部门加强电网调度运行,黄台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持续高温,电厂提前强化煤炭储备,目前煤炭储量可用天数超过20天。
国家能源集团发挥“煤电路港航、产运销储用”协同一体化核心优势,通过统筹推进煤炭稳产保供、电力安全运行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调度处经理钱旺表示,6月份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超1.1亿吨,向全国29个省份供应煤炭1.45亿吨。
当前,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机组整体在运率达95.8%,15个一体化区域中,12个省区机组全部在网运行。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亿千瓦到15.7亿千瓦。截至2025年8月,纳入中电联燃料统计的燃煤电厂煤炭库存1.17亿吨,可用天数21.8天,电煤库存充足。
清洁能源多点发力发电量稳步增长
在煤电发挥保供压舱石作用的同时,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持续发力,发电量稳步增长,不仅成为能源电力保供的重要支撑,更以绿色动能为迎峰度夏注入动力。
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水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高峰运行机组达108台,可同时点亮6.5亿盏100瓦的灯。
在云南,当地电力企业全方位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将风电和光伏可利用率分别提升至99.54%和99.97%,最大限度把光能、风能转化为电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同比增长一倍,新能源发电量也快速增长,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达到26.0%,对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下半年用电量增速将高于上半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加密管道设备巡检频次保障安全畅通
高温热浪下,不断增加的保供压力考验着管道设施的安全。面对持续攀升的压力,国家管网集团一线员工加密管道设备巡检频次,全力保障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
下午2点,河南周口气温达到37℃,国家管网集团周口作业区员工张国玺与苑松松背着工具包穿梭在设备间,他们须在2小时内完成4台变压器的隐患排查。
国家管网周口作业区仪电工程师张国玺表示,变压器关系到整座站场的电压稳定,高温容易让变压器绝缘油膨胀卡塞。一旦出现异常再处理就晚了。我们每天在高温时段开展隐患排查,能对设备运行情况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预防设备在高温下的故障发生。
临近40℃的高温,头顶太阳的炙烤再配合上绝缘服里汗水的蒸煮,高空作业的每一分钟对于工程师们来讲都是考验。
国家管网集团周口作业区仪电工程师苑松松表示,绝缘手套不透气,戴一会儿手上都是汗,都给闷透了。
周口作业区的淮阳分输压气站,是西气东输一线的关键中间站。7月以来,这里的天然气供气量较日常激增50%,输气量的攀升让管道“负荷”陡增。为应对持续高温红色预警,作业区紧急抽调骨干成立“高温特巡队”,加密专业巡检频次,确保设备“不中暑”。
国家管网集团周口作业区管道保护工李景昌表示,不管什么天气,我们始终保持着安全的巡检频次,像管道上这些桩牌,在暴晒之下容易老化、掉色,我们及时维护,确保管道的风险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周口作业区负责8座阀室和272.8公里管道的巡护任务。联合巡检一趟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高温“桑拿”加上精神高度紧张的仔细排查,身穿长袖工服的小伙子们后背上汗碱画的“地图”换了一张又一张。
国家管网周口作业区党支部书记汪世军表示,我们抽调各专业骨干人员成立“高温特巡队”,气温超过35℃立即开展专业巡检,重点关注电气自动化机柜、循环水、空压机、空冷油冷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接力为设备“降温”,保证设备平稳运行,天然气稳定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