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冉医疗”)宣布完成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企查查数据显示,本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和IDG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持续追加投资,国寿资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联想创投以及美团(03690)龙珠、BV百度(09888)风投等机构跟投。

公开消息称,此次融资使智冉医疗自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额接近5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新一代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
侵入式脑机接口
2022年4月,智冉医疗由方英和宋麒共同创立。
方英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兼博导,同时也是科技部脑专项“神经记录与调控新技术平台”的牵头人,长期致力于柔性高通量电极与神经记录调控研究;宋麒则拥有爱荷华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专业背景,曾担任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创始人和CEO,主导了国内首张AI医疗三类证的临床转化与注册工作。
智冉医疗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这是一种通过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来采集高分辨率神经信号的技术。
有报道称,智冉医疗的核心突破在于自主研发的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该电极已获得中美两国专利授权,其微米级厚度显著降低植入损伤和炎症风险,并采用防脱落设计解决长期信号稳定性问题。这一技术被视为脑机接口产业的关键进展,提高记录和调控神经元信号的准确性,在未来为治疗脊髓损伤、渐冻症等疾病提供新方案。
前景看好
融资背后是资本对脑机接口产业前景的看好。
IDG资本表示,智冉医疗团队在该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医疗器械落地经验,其管线设计既具远见又务实;元生创投自2023年天使轮以来已连续三次注资,认为公司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临床转化;君联资本则强调,随着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基础产业的崛起,中国创新企业有望在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中占据领先地位。
政策环境也为这一产业提供强大支持。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列为独立收费项目,涵盖侵入式等多种类型;8月初,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研发高精度手术机器人和加快医疗应用落地。这些举措为智冉医疗的产业化铺平道路。
目前,智冉医疗已在北京昌平自建千余平方米的临床级微纳加工车间和GMP车间,形成从核心器件研发到量产的完整能力。
“智冉医疗是国内最有希望实现直道超越马斯克Neuralink的种子选手,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进展。”凯乘资本创始人邹国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