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22:15:51 股吧网页版
【西街观察】警惕假专家真坑农
来源:北京商报

  “假专家”又盯上了农民的钱袋子。

  近日,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不少假冒的农技专家在网上“传道授业”。这些假专家顶着“农业专家”“农大毕业生”等人设招摇撞骗,甚至还编造虚假的农技“小妙招”误导农民,借机带货实际功能远不及预期的农资产品。

  仔细查看这些假冒专家,账号简介几乎都写着“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数十年”“免费提供农业指导”“助力三农”等内容,但这些身份标签却很难核实查证。

  当出现在短视频里的假冒专家,成群结队地被推到农民面前,不少都与机构脱不了干系。MCN机构签约、孵化农业达人,通过专门策划的内容养号、练号,以达到销售农资的目的。

  盯准了农民,不难看出这些电商团队的别有用心。

  一方面,利用了农民心理对农业技术和丰收的渴望,推荐各种特效农资产品有很大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抓住农民群体的特殊性,活动场景比较单一,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轻信这些假专家的话。

  同时,农业种植又不同于其他行业,一旦按照所谓专家的指导购买并使用了劣质农资产品,很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几乎是农民一年的收成。

  假冒专家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农业技术传播,还会影响正规农资销售市场秩序,透支了农民的信用。而那些真正能够给予农民专业指导的专家以及质量过硬的农资产品,随时有可能因为假专家的搅局,失去市场。

  近年来,无论在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还是在AI等新兴领域,都有一大批假冒专家在短视频平台异常活跃,售卖保健品、卖课等成为他们的终极目标。

  这些账号不少由机构主导,利用大众对个人健康的焦虑、对下一代教育的关注,面对新事物存有信息差的紧张,通过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等手段欺骗公众。

  以带货为目的,贩卖焦虑,诱导消费者,类似的假冒专家在不同领域活跃,值得各方警惕。

  对应平台责任,必须强化对账号审核。无论自称是农业专家还是其他领域专家,都要求其提供相关的学历证明、从业资格证书等材料,并严格核实。

  从监管的角度看,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对假专家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各种产品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假专家盯上农民群体,也是一次提醒。农民需要专业技术,对相关培训的需求仍有待于满足。

  网络平台被“假专家”所利用,也应该被专业机构为我所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开展科普宣传等活动,让农民们学以致用。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