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 8月12日,苏州出台楼市新政。当日,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的通知》,明确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的,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住房总价的15%。
同时,优化公积金使用次数。缴存人家庭购买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含“商转公”贷款),原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的住房已出售的,可核减相应贷款次数。
此外,苏州新政还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物业费。缴存人本人及配偶在苏州范围内支付自住住房物业管理费,可选择家庭任意一套住房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只要申请前12个月无住房公积金提取行为即可,一年可提取一次,合计提取额不超过实际支付的一年物业费用。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须至少按最新缴存基数留存一个月的缴存额(不含新职工补贴)。
苏州这轮新政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有效期2年。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指出,苏州此次新政,降低了刚需与改善群体的购房门槛和成本,又通过拓宽公积金使用场景提升了资金效率,既减轻居民家庭支出压力,也有助于促进住房消费与资源合理配置。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则认为,北京启动限购优化后,不少二线及强二线城市也陆续跟进,推出楼市宽松与优化政策。以苏州为例,其在公积金政策上的调控手段成效预期显著,不仅进一步下调了首付比例,还拓宽了公积金使用范围,将物业费纳入可支付范畴。这种灵活运用公积金的举措,对于提振楼市消费意愿的意图和效果都较为明显。
卢文曦指出,当前已进入8月中旬,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即将到来。此时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正是为了给旺季楼市的畅旺表现做好铺垫。
新一轮政策呈现多重特征
此轮楼市政策优化已在多地启动。8月8日,北京市明确符合条件的家庭购买五环外商品住房(含新建及二手)不限套数,并配套调整公积金政策,旨在引导人口疏解与职住平衡,为超大城市郊区调控提供样本。
更早之前的7月30日,海南琼海市取消普通住宅、高档公寓等新建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备案管理(安居房除外),以应对当地量价齐跌的市场困境,成为海南首个通过市场化定价激活交易的城市。试行期至9月30日。
从全国层面看,政策宽松呈现多重特征:一是金融工具持续发力,2025年上半年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2%~3.6%的历史低位,预计“金九银十”期间LPR可能进一步下调,首套利率或破3%,“低利率+低首付”组合将显著降低购房门槛;二是因城施策深化区域差异,超大城市通过郊区松绑引导需求(如北京通州、大兴),二线城市依托公积金与人才政策激活市场(如苏州人才家庭最高贷225万),三四线城市则以“购房补贴+工抵房”等方式“以价换量”。
在供需结构上,改善型需求主导市场。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户型成交占比首破30%,核心城市优质地块集中入市,产品升级趋势明显。卢文曦认为这一态势将在“金九银十”进一步强化。
在卢文曦看来,北京五环外不限购、苏州公积金首付15%等政策直接拉动区域、板块楼市成交。苏州市公积金中心此次改革,增加了公积金流动性。比如,缴存人张某和配偶钱某名下有自住住房A和B,如果他们之前12个月没有公积金提取记录,可以以支付住房A物业费的名义申请提取公积金。
宋红卫也指出,公积金属于居民购房福利政策,能够大幅降低居民购房资金压力,苏州此次公积金新政降低首套和二套首付,覆盖面放宽,既包括刚需群体,也包括改善群体,大幅降低购房者的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同时,公积金可以支付物业费有两个利好,一是降低居民家庭资金支出压力,可以促进家庭消费和住房消费,二是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避免其大量闲置,不能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金九银十”成色如何
2025年“金九银十”将成为政策效果的集中检验期,市场或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核心城市在低利率、低首付与优质供给支撑下有望企稳回暖,非核心城市仍需依赖“以价换量”消化库存。
数据显示,2025年7月,苏州市区新房市场量价齐跌。商品住宅取证面积14.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57.25%、同比减少28.6%;成交面积12.23万平方米,环比减70.12%、同比减少58.09%;成交均价2262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9.65%、同比下跌12.63%。分析人士认为,苏州楼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市场供求显著回落,房价下降。
另一边,非核心城市琼海的楼市则持续低迷。据海南省统计局数据,2025上半年,琼海仅销售房屋17.16万平方米,创下2021年以来上半年最差的销售成绩,同比下降幅度达21.8%。房价方面,2021年琼海市房屋销售均价约14135元/平方米,2025上半年琼海房屋销售均价仅约10636元/平方米。
卢文曦预测,即便各地交易量有所增长,幅度也或将会有限。这一判断的前提是,近期不少城市可能会加快推出更多楼市宽松政策。
从政策方向来看,公积金工具的运用将持续深化,预计各地会在公积金政策上进一步发力;此外,结合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导向,城市更新中的旧改、棚改工作节奏将加快,各地可能通过房票安置、存量房收储等方式(如将收储房源转化为保障房)为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铺路,进而带动购房需求释放。
对于2025年会否成为成交量筑底之年,卢文曦认为,从长远看,楼市正逐步回归理性。消费端政策可能仍以现有方向的延续为主,更值得期待的是供给端发力,如针对民营企业的“白名单”制度或将做出调整,通过优化信贷支持等方式,助力资质良好的企业及项目走出当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