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23:14:15 股吧网页版
大疆降到地面,影石飞向天空
来源:OFweek
图片

  划重点:

  1、大疆和影石,是中国消费电子领域少数能真正定义并引领全球市场的品牌。现在,这两家看似平行发展的公司,正同时向对方腹地移动。

  2、大疆创始人汪滔和影石创始人刘靖康,都是极致的产品主义者。但这个内核的外在,又是截然不同的性格。汪滔“刻意”低调,让他和大疆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3、“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无法再实现翻番增长”。任何一家达到行业顶峰的公司,都必须思考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对于大疆和影石而言,对方的“第一曲线”就是答案。

  4、大疆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玩转社交与内容生态?大疆的用户更多是用完即走,而影石的用户则会沉浸其中。影石的难题是如何跨越技术壁垒?无人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地把相机装上翅膀。

  作者李越

  编辑重点君

  大疆和影石,是中国消费电子领域少数能真正定义并引领全球市场的品牌。

  大疆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领导者,而影石则开创了360 全景运动相机市场,两家公司都占据全球市场的80%以上,七成收入来自海外。

  现在,这两家看似平行发展的公司,正同时向对方腹地移动。

  7月31日,大疆上架了一款名为 Osmo 360 的全景相机,定价3799元,精准地刺入影石的核心阵地。这并非大疆第一次涉足地面影像设备,但推出一款技术和形态都如此有针对性的全景相机,尚属首次。

  几乎在同一时间,影石Insta360官宣,将通过与第三方共同孵化的方式,推出一个全新的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表示要“重新定义”飞行体验。这也是影石第一次尝试把自己的影像能力延伸至天空。

  一家是天空的霸主,选择降落;一家是地面的先锋,决心升空。

  两家公司为何在各自“第一曲线”增长依然稳健时,不约而同地闯入对方领地?他们又如何能在对方最擅长的领域,分走一块蛋糕?

  汪滔和刘靖康:两位性格迥异的产品主义者

  大疆创始人汪滔和影石创始人刘靖康,都是极致的产品主义者。但这个内核的外在,又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图片

  汪滔,极少出现在公开活动中。据腾讯科技报道,在大疆内部,汪滔还严格要求所有相关部门不能对外传播自己的照片。互联网上为数不多能找到的汪滔高清照,也往往是许多媒体误用的,并非他本人。这种近乎刻意的低调,让他和大疆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这种神秘感延伸到了大疆的产品研发流程中。在内部,汪滔是产品的最高裁决者。行业内流传:被汪滔亲手砍掉的项目,多到无法统计。大疆对产品的态度近乎苛刻,对不完美和失败的容忍度极低。这里几乎没有“先做出来,推向市场试试看”的文化。一款产品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宁可不做,也不会拿出来“A/B测试”。

  这塑造了大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是精品”的品牌形象。从“精灵”系列定义消费级无人机,到“御”系列开创折叠无人机时代,再到Ronin(如影)系列在手持稳定器市场的领先地位,大疆的每一步都踩得异常扎实、精准。

  但在严肃的商业决策之外,汪滔又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技术情怀。大疆的机器人教育业务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耗资巨大、收支严重失衡的大学生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还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高中生机器人假期营,大疆的投入都不计成本。

  一位内部人士曾向我们透露:“老板(汪滔)的想法是,这个业务赚不赚钱都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这背后无关商业,而是一位顶级工程师对于培养下一代技术人才的纯粹执念。

图片

  相比之下,1991年出生的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则是一个鲜活、外向,更符合这个时代对“新生代企业家”想象的范本。他会亲自出镜接受媒体和视频博主的专访,用清晰的逻辑和坦诚的态度,讲述影石的故事和对产品的思考。在影石的发布会上,他也会亲自上场发布,讲解每一个产品细节和背后故事。

  如果说汪滔的极致体现在“减法”,砍掉一切不完美;那么刘靖康的极致则更多体现在“加法”,围绕核心技术,不断叠加创意和玩法,拓展产品边界。

  影石的第一阶段,是刘靖康带领团队将360度全景相机这个小众品类,通过技术创新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做到了全球第一。他们解决了全景视频拼接、防抖、以及后期编辑等一系列痛点,用一个App,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创作出 “酷炫”镜头,这在过去需要专业设备和复杂后期才能实现。这种“硬件+软件+社区”的模式,为影石构建了坚实的业务基本盘和品牌护城河。

  汪滔和刘靖康,塑造了两家气质迥然不同的公司。大疆如同一支纪律严明的重装军团,谋定而后动,追求一击必中。影石则更像一支灵活敏捷的特种部队,快速迭代,擅长游击和奇袭。

  如今,性格各异的两人,却同时望向对方。

  落地与升空:都看上了对方的第一曲线

  前谷歌研究院院长彼得·诺威格提出,“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无法再实现翻番增长”。这个定理指出:企业只有通过业务扩展或转型,才能维持增长。

  所以,任何一家达到行业顶峰的公司,都必须思考同一个问题: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对于大疆和影石而言,对方的“第一曲线”就是答案。

图片

  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早已是“独孤求败”。根据公开数据,其全球市占率常年稳定在70%以上,部分高端市场甚至超过80%。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也意味着增长天花板临近。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从爆发式增长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存量替换期。

  近两三年来,大疆消费级无人机的新品迭代,更多是常规的性能升级,类似于智能手机领域的“挤牙膏”,缺乏革命性的突破。这并非大疆技术停滞,而是市场需求和技术瓶颈的共同结果。当一个品类的形态和功能被定义到极致,任何微小的创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研发成本。

  增长焦虑,驱使大疆必须寻找新大陆。手持影像设备是离无人机最近,也最顺理成章的战场。从Osmo手持云台到Osmo Action运动相机,大疆一直在尝试“落地”。而这次推出Osmo 360全景相机,则是一次目标更明确的进攻。(当然,大疆也推出了扫地机器人ROMO,先按下不表。)

  全景相机不仅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更是一个内容生态的入口。它的用户画像与大疆无人机用户——户外爱好者、旅行家、视频创作者——高度重合。大疆希望用一款同样具有统治力的影像产品,将这些用户更深度地锁定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覆盖从天空(无人机)到地面(手持设备)的全场景影像解决方案。

  而对于影石来说,向天空发起挑战,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向上之战。

  刘靖康之前接受《晚点》的采访中,曾被问及“所以无人机市场的门看起来是焊死的,其实也可以推开?”而他的回答是:只要你能老老实实把每一个事情做好。

  这句话背后,也是影石对自身能力和市场机会的判断。

  影石虽然在体量上远小于大疆,但已经完成了关键的战略储备。

  大疆2024年财报显示,其年营收已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高达120.56亿元。是一个技术强悍、壁垒稳固、盈利能力极强的科技巨头。

  影石2024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接近56亿元和10亿元。对于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近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65%,并且在2025年一季度手握近40亿元的流动资产。

图片

  影石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人才,它需要的是一个更大的故事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运动相机市场虽然仍在增长,但市场规模摆在那,天花板肉眼可见,且面临GoPro等品牌的激烈竞争。而相比之下,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和价值远超运动相机。

  影石的信心,来自于它在影像算法、防抖技术和用户体验设计上积累的独特优势。在影石头看来,当前的无人机市场,过于强调“飞行”这一工具属性,而在“影像”的趣味性和创作的便捷性上,仍有巨大空间。影石希望用自己最擅长的“全景”和“创意玩法”,去“重新定义”无人机的使用体验,吸引那些被大疆的“专业”和“复杂”劝退的潜在用户。

  我们可以总结:大疆的“落地”是“由强攻强”,利用自己在品牌、技术和渠道上的绝对优势,对一个相关市场进行降维打击。而影石的“升空”则是“由点破面”,试图用自己在影像玩法上的差异化创新,在一个看似固化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

  新战场、老难题:如何在对方优势领域分一杯羹?

  尽管双方都雄心勃勃,但要在对方的优势领域分一杯羹,面临的挑战同样巨大。

  大疆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玩转“社交”与“内容生态”?

  大疆做Osmo 360,技术上几乎没有障碍。无论是光学、云台防抖还是图像处理,大疆都有深厚积累。但全景相机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是硬件。

  影石的成功,至少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功能强大的App。它通过AI算法,极大地简化了全景视频的剪辑流程,提供了“子弹时间”、“移动分身”等海量创意模板,让普通人也能一键生成刷爆社交媒体的短视频。围绕这个App,影石建立了一个活跃的全球创作者社区。用户在这里分享作品、交流技巧,形成了极强的品牌粘性。

  这恰恰是大疆的短板。大疆的软件,无论是DJI Fly还是DJI Mimo,都更侧重于工具属性——稳定、专业、可靠,但缺乏“玩”的乐趣和社区的温度。大疆的用户更多是用完即走,而影石的用户则会沉浸其中。

  因此,大疆Osmo 360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它能否打造出一套同样易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软件生态?它能否放下身段,去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年轻、活跃的线上社区?这需要大疆这家技术导向的公司,增加、甚至转向用户体验和内容生态导向,这绝非易事。

  影石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跨越技术壁垒?

  相比大疆,影石做无人机的挑战更为严峻。

  无人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地把相机装上翅膀。其核心壁垒在于:

  飞控系统:这是无人机的“大脑”,决定了飞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风能力。大疆在这方面有超过十年的积累,其算法经过了全球数百万用户、数亿小时飞行时间的验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图传系统:决定了无人机飞多远、图像传输是否稳定清晰。大疆的OcuSync图传技术,是其领先地位的关键。

  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无人机涉及数千个精密元器件,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品控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疵,都可能导致致命的飞行事故。

  安全与合规:无人机坠落不仅是产品质量问题,更是公共安全问题。全球各国日益严格的法规,是新玩家必须跨越的。

  除此之外的壁垒不再一一列举。

  影石选择与第三方“共同孵化”无人机品牌,是一种聪明的策略,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弥补自身在飞行技术和生产制造上的短板。但这同样意味着产品的主导权和整合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影石无人机的成败,关键在于它能否在保证“飞得稳、飞得安全”这个基本盘的前提下,真正做出影像体验上的差异化。如果只是把一个全景相机绑在了一个“及格线”的飞行器上,那么它很难撼动大疆的用户。毕竟,对于无人机来说,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用户可以容忍一张照片拍得不够有趣,但很难容忍一台几千元的设备从空中掉下来。

  没有永远的护城河,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大疆降到地面,影石飞向天空。这场看似突然的转变,实则是两家优秀公司在各自成长轨迹上必然的交汇。

  这背后,是科技行业永恒的铁律:没有永远的护城河,只有永远的创新者。

  当一个企业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它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同行的模仿,而是来自其他维度闯入的“新物种”。对于大疆,这个“新物种”是影石所代表的,以软件和创意驱动的影像新范式。对于影石,这个“新物种”则是大疆所代表的,软硬件一体、系统工程能力极强的飞行平台。

  这场对决的胜负,短期内或许难见分晓。但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整个行业和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个乐于见到的局面。巨头进入会加速行业的创新,而挑战者出现则会防止市场僵化。

  原文标题 : 大疆降到地面,影石飞向天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