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老百姓有点“扎心”。
华盛顿,堂堂大国的首都,美利坚的脸面,在总统嘴里竟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
继前不久下令FBI进驻首都维持治安后,特朗普11日称正在当地部署国民警卫队。一时间,这究竟是“治安部署”还是“政治布局”,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特朗普为何誓言“夺回首都”?其“极限扩权”能否如愿,有何影响?特朗普口中的“秩序混乱”,又折射美国社会何种现实?
首都变“战场”
特朗普采取“解放华盛顿”行动的导火索,是本月初的一次犯罪事件。
3日,美国政府效率部前雇员克里斯汀及其伴侣在华盛顿遭遇多名青少年劫车袭击。事发后,特朗普疾呼,华盛顿特区的犯罪完全失控。他下令增派联邦执法力量进驻首都。
10日,特朗普又将矛头指向华盛顿的无家可归者,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垃圾和流浪汉营地照片,并表示美国政府会给这些流浪汉提供住所,但他们必须“远离首都”。
同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华盛顿特区办公室宣布正向当地增派执法力量。只是在舆论看来,FBI工作人员士气低落,一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二是面临“裁员潮”压力。
紧接着就是11日,特朗普宣布首都地区进入治安紧急状态,并一口气签署两项行政令。
一是援引《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将华盛顿首都警察局置于联邦直接管控之下;二是指示国防部长动用国民警卫队。
特朗普把这一天称作“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表示“我们将夺回首都”。他还指示国防部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部署现役军队。
评论认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走出一条蔑视政治规范之路,前所未有地动用行政权力。华盛顿已沦为两党围绕地方自治权与联邦干预权角力的前沿战场。
团结“MAGA派”
特朗普为何突然对华盛顿特区“开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表示,特朗普“清理”首都的理由是治安混乱,但该说法颇具争议,因为诚如华盛顿市长鲍泽所言,当地犯罪率已经比2023年高峰期明显下降,现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
综合外界分析,特朗普的真实动机,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华盛顿不符合特朗普的政治偏好。
华盛顿特区长期由民主党主导和操盘,是一个白人群体占少数的城市,并且属于对移民友好的“庇护城市”。这些都与特朗普的理念相悖。
“特朗普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办公地所在的这座城市,就让他看上去不那么伟大。”刁大明说。
第二,从权力介入的角度,挑选华盛顿特区比较容易下手。
华盛顿特区的国民警卫队指挥权直属总统,这让特朗普可以比较名正言顺地“调兵”。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曾在6月援引《美国武装部队法典》,绕过加州州长的权力向洛杉矶派遣国民警卫队。该做法一度引发争议,因为在州的层面,通常由州长授权部署警卫队。
第三,明年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治安议题是动员力最强的政治武器之一。
聚焦首都治安问题,不仅可转移外界对爱泼斯坦案等问题的关注,还可塑造“民主党治理失败”的叙事,为共和党选情积累筹码。
第四,重新动员“MAGA派”。
刁大明指出,特朗普“接管”华盛顿,志不在华盛顿,而在于继续巩固“MAGA派”。
“MAGA派”是一个利益多元的松散群体。最近半年多来,美国空袭伊朗、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中下层医疗补助遭削减……这些事件对“MAGA派”中的不同人群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特朗普需要以华盛顿为舞台上演一场社会运动,通过否定“身份政治”等行动重新团结和凝聚“MAGA派”,修复内部分歧。
“接管”可能吗?
尽管特朗普言之凿凿要“夺回首都”,但分析认为,联邦政府全面接管华盛顿特区在法律、政治等层面均存在争议。
例如,在“紧急状况”下,特朗普可实现对华盛顿警察局“有限度”的直接管控。但如果管控时长超过30天,他需要得到国会授权。
再如,总统本人无法单枪匹马夺取对华盛顿特区政府的控制权,除非修改《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但这在参院不太可能发生,会遭到民主党人反对。
刁大明指出,当前最大的一个争议在于,如何界定华盛顿必须进入紧急状态。
如果按照特朗普“维护治安”的逻辑,那么暴力犯罪更严重的孟菲斯、底特律、休斯敦等地,是不是更应进入紧急状态?更应开展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
上述地区中,既有民主党票仓,也有共和党地盘。如果特朗普专挑“蓝州”下手,民主党又会不会答应?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高级成员拉斯金指出,特朗普非常极端地行使权力,引发各种法律问题。该委员会将在本周晚些时候提出一项结束紧急状态的联合决议。
在刁大明看来,特朗普誓言“夺回首都”将产生几方面影响。
从短期看,无疑会激化党争、加剧撕裂。
“共和党采取极端方式团结自身。民主党如果继续捍卫身份政治,将更缺乏选择余地,去有效回应选民在经济等议题上的关切。”刁大明说。
从长期看,不利于两党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制度和权力。
刁大明说,红蓝阵营都在学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不是以遵守或有效理解宪法框架、制度框架来对抗“极限扩权”。这将对美国基本政治框架构成持续冲击。
难治的“美国病”
尽管特朗普称华盛顿“最危险”多少有点夸大其词,但他确实揭露了美国华丽表象下不堪的一角。
诚然,今年以来华盛顿特区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但从2020年到2024年,每年的谋杀案件数量持续维持在高位,均超过2008年创下的186起最高纪录。
无家可归问题也是顽疾。据2025年美国“时间点计数”调查结果,华盛顿特区目前共有5138名无家可归者。无论驱赶还是建房,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两大问题,不仅是华盛顿特区的弊病,也是美国主要城市的普遍问题,已成为难以根治的“美国病”。2024年全美平均每25.9秒发生一起暴力犯罪,其中平均每31.1分钟发生一起谋杀案……
刁大明指出,上述“美国病”有着复杂的成因,不是简单通过加强治安就能解决的。
首先是经济根源。美国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分化扩大,中下层群体收入或福利减少。少数族裔群体受制于家庭等因素,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窄。而政府在提供基本生计保障的同时,激励措施不足,使一部分群体不愿适应就业市场变化。
其次,枪支管控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每一次禁枪呼声,最终都会被利益集团击退。而在经济不理想、社会问题较多的时候,枪支暴力往往更趋严重。
外界尚不清楚特朗普接下来如何解决这些“美国病”,也不清楚他将如何“拿捏”华盛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华盛顿的街头将不仅充斥警笛声,也会伴随更多关于权力、法律和民主的激辩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