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融资余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与上一次已相隔十年。十年间,融资规模大体接近,资本市场成熟度却截然不同。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步入“慢牛”轨道,主要股指匀速上涨,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600点,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筑牢市场稳健基础。
本轮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政策利好出台、宏观经济稳定、自主科技崛起三者的协同共振,共同提升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带动市场情绪回暖,并吸引了杠杆资金的理性参与。
政策层面,我国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新“国九条”、资本市场“1+N”政策、分红新规等政策措施陆续落地,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全力以赴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主线。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通过一系列“抑空促多、疏堵结合”的措施,着力构建长效监管体系,这确保了此次融资余额重返2万亿元的过程中保持资本市场结构健康,有效防范了杠杆泡沫风险。
宏观经济层面,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跑地位,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金融总量呈现合理增长态势,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4万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卓有成效。经济平稳增长也意味着企业盈利恢复,据统计,截至8月11日已有23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整体较上年同期增加285.31亿元,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持续向好,成为吸引融资资金加仓的关键因素。
科技创新层面,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2022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合计分别为1.64万亿元、1.72万亿元、1.84万亿元,得益于A股上市公司长期增加研发投入,坚持自主研发,在半导体、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催化“新质生产力”投资。6月23日以来融资净买入的个股集中于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龙头,如恒瑞医药、海光信息、鹏鼎控股等个股,2024年研发投入均在20亿元以上,融资资金累计净买入均超过5亿元,凸显了融资资金对科技创新赛道的持续看好。
从较低的杠杆率、参与交易活跃度、个股集中度等多方面数据可以看出,本轮杠杆资金加仓更加理性,市场行情上涨是机构资金、中小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融资资金的情绪、估值指标对比历史顶部仍有上升空间,2025年的资本市场健康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