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值1至7月浙江外贸成绩单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出口增速宁波北仑港。范雨露制图
在全球贸易格局加速调整的背景下,浙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逆势跑出强劲曲线。8月12日,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浙江外贸进出口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2.42万亿元,增长8.4%。浙江进出口、出口额占全国份额分别为12.4%和15.8%,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和0.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始终是浙江省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的加速增长,更是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1至7月,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1.4万家,同比增加6.9%;民营企业进出口2.6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1.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694.5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浙江作为外贸重镇,同时也是民营经济高地,其外贸在逆势中的突围表现,对全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上述亮眼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多元化的市场布局策略,以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所积淀的坚实底气。
浙江金华有一家纺织企业,原本依赖欧美市场,近年来转向开拓东盟市场。该企业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参加当地展会、建立本土销售团队、与经销商合作等方式,精准把握东盟消费者需求,开发适配产品,今年1至7月,公司对东盟出口额同比增长30%,成业绩增长重要支撑。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海关数据显示,1至7月,浙江对欧盟、东盟两大贸易市场分别进出口4964.4亿元和484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和15.6%;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1%、12.5%、12.7%和12.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2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7.0%。
浙江外贸的发展加速度还来自产品结构升级,以高附加值产品打开增长新空间。宁波均胜电子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约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这种高研发投入已持续多年。据悉,该公司在组合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布局前瞻技术,今年上半年推出全域飞控旋钮等多种创新技术。该公司董秘俞朝辉称,长期高研发投入让公司新品不断、订单强劲,今年公司还将汽车产业的技术与供应链优势拓展到机器人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数据印证了产品结构升级的成效:1至7月,浙江机电产品出口1.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6.8%,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新三样”产品出口708.8亿元,同比增长14.5%。
传统产业也在焕发新活力。1至7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7167.7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9.6%,拉动出口增长1.4个百分点。
进口结构同样在优化。1至7月,浙江高技术产品进口629.0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高端装备进口295.6亿元,同比增长53.4%。这些进口为浙江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注入新动能,也印证了企业产能的旺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对记者表示,浙江外贸前7个月的良好表现,得益于企业调整市场布局,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政府和海关的政策扶持与通关便利化支持。从人力密集型到数字智能化,浙江正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外贸全链条,成为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新武器”,未来有望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