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手握全球最大钨矿资源的佳鑫国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佳鑫国际),离港股上市又近了一步。
据港交所披露,8月11日,佳鑫国际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这距离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已过去近一年时间。

图片来源:佳鑫国际招股书
据上海兰询商务咨询公司8月12日消息,佳鑫国际今日启动港股上市前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预期交易规模1亿-1.5亿美元(约合7.19亿元-10.78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披露,佳鑫国际于2014年8月29日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家扎根于哈萨克斯坦的钨矿公司,专注于开发巴库塔钨矿项目。该公司创始人为刘力强,其目前担任佳鑫国际的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
佳鑫国际的控股股东为恒兆控股股东集团及江西铜业(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江西铜业香港),分别持有约43.35%及41.65%的权益。恒兆控股股东集团由刘子嘉全资拥有;江西铜业香港则由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62.SH)全资拥有。
刘子嘉为刘力强之子。招股书显示,刘子嘉为中国香港公民,今年30岁,于2017年3月-2021年5月担任佳鑫国际董事,并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担任公司总裁助理。加入佳鑫国际前,他曾任友邦保险集团的财务策划师。
刘力强今年62岁,为珠海市汕尾商会创办人之一,自该商会于2018年1月创办起担任名誉会长。在创立佳鑫国际前,刘力强商业版图主要局限在珠海,曾创立珠海市华粤投资有限公司,并曾任珠海横琴中游加油站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直到创立佳鑫国际并收购了巴库塔钨矿。
自2018年起,佳鑫国际起已完成多轮上市前的投资,投资者包括江西铜业香港、中国铁建旗下的中铁建国投及中土香港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巴库塔钨矿是全球最大三氧化钨(WO )矿产资源量露天钨矿,也是全球第四大三氧化钨矿产资源量钨矿(包括露天钨矿及地下钨矿),在单一钨矿中拥有全球最大设计产能。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巴库塔钨矿估计矿产资源量约1.075亿吨(含0.211%三氧化钨),相当于22.73万吨三氧化钨,可信矿石储量6840万吨,平均品位0.206%,相当于14.08万吨三氧化钨。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也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这一特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形态。同时,钨的密度高,硬度也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钨常用于军工、航空、电子工业、新能源等领域。
按照计划,佳鑫国际今年的目标年度采矿及矿物加工能力为330万吨钨矿石。

图片来源:佳鑫国际招股书
过去三年,佳鑫国际不曾实现收入,今年上半年收入为2631.3万港元(约合2409.4万元人民币)。
该公司解释称,其过去主要专注于为巴库塔钨矿项目的商业生产作准备,由于该项目于今年4月开始一期商业生产,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才开始产生收入。
也因此,佳鑫国际过去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分别净亏损9366.1万港元、7892万港元、1.73亿港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599.6万港元,三年半合计亏损约3.52亿港元(约合3.22亿元人民币)。
对于亏损原因,该公司表示,于往绩记录期产生重大行政开支,主要包括开发巴库塔钨矿项目相关的员工福利开支。
过去三年至今年上半年,佳鑫国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8% 、88.9%、100.8%、101.6%。
佳鑫国际的业务布局与全球钨市场格局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钨资源国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中国的钨资源储量为26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逾50%,2024年中国的钨产量占全球钨产量的80%以上。
为保护国家储量,中国自然资源部每年颁布钨矿开采年度指标,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加上前几年开工率相对较低,中国钨产量从2019年的6.9万吨减少到2024年的6.7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0.6%。
同期,中国的钨耗用量由2019年的4.73万吨增加,至2024年的5.53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2%。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及对钨的需求,特别是硬质合金产品方面,预期中国的钨耗用量于2029年达到6.5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4%。
此外,随着中国钨资源的逐渐消耗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对钨出口出台了限制性措施。这些因素导致哈萨克斯坦的钨出口需求有望迎来强劲增长。
佳鑫国际正是看中这一点。
该公司目标定于短期内向中国市场出售钨产品,预期主要与中国的钨生产商竞争。
风险因素方面,佳鑫国际提及其业务依赖单一矿场。目前仅运营巴库塔钨矿一个项目,其开发及生产的风险,如矿石品位低于预期、剥采比过高、设备不足等可能直接影响整体业务。
此外,钨价受全球供需、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该公司还面临国内外同行竞争,部分对手资源及资金优势更强。
上海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8月11日,黑钨精矿(≥65%)价格为19.6万~19.7万元/标吨,均价报19.65万元/标吨,较其前一交易日上涨0.51%。今年以来的涨幅为37.65%。
值得注意的是,7月单月黑钨精矿(≥65%)均价涨幅高达11.21%,这意味着7月的涨幅占今年以来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一,短期内价格的快速拉升对下游产业链形成了显著冲击。
具体到下游环节,7月钨粉及碳化钨粉企业首当其冲承受成本压力,部分企业因原料价格涨幅远超产品售价,出现明显的成本倒挂现象,产品跟涨节奏较为缓慢。
对于钨价后市走向,上海有色金属网分析认为,短期看,钨价仍将受到矿端供应紧张的强劲支撑,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