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药丸,看似微小,其诞生却是无数次“破旧”与“立新”交织的成果。
在湖南长沙,一家以仿制药为主、年营收超14亿元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华纳药厂,其2024年投入1.5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超11%。
数据的背后,是湖南制药企业“由仿到创”“仿创结合”的转型之路。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华纳药厂,在与公司董事长黄本东对话时了解到,华纳药厂没有选择抗肿瘤创新药等赛道,而是“另辟蹊径”,在抑郁症、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等专业细分领域,走出了一条创新药差异化发展路径,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个十年夯实“家底”
走进湖南华纳大药厂手性药物有限公司大门,眼前的停车场已是满满当当,客商、员工、运输车辆正在厂区里来往穿梭。
这个占地面积106亩、已建成生产用建筑面积超6.4万平方米的工厂,拥有5个符合国家GMP要求的API产品精烘包车间、3个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1个氢化车间、1个精馏车间,并配套有功能完善的质检中心、研发中心、综合仓库、甲类仓库及储罐区和污水处理站等。
2024年,这家工厂开足马力,为母公司华纳药厂贡献了3.46亿元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0.34%。同年,华纳药厂的营收规模攀升至14.13亿元,其中,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连续4年录得两位数同比增长。
成立于2001年的华纳药厂,跟国内多数药企一样,早期业务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华纳药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十年一跨越”。
第一个十年,华纳药厂从无到有,在长沙东部的浏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扎根立足,成为湖南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上的生力军。第二个十年,华纳药厂从小到大,实现了业绩的倍数增长,并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第三个十年,华纳药厂第三次创业,开启了从仿制药企业向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之路。
黄本东表示,华纳药厂通过“产品集群化开发”和平台技术共享,逐步建立起具有“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的高端化药产业化平台,在消化、呼吸、抗感染等领域构建起了比较优势。以呼吸类产品为例,华纳药厂目前已上市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等7个吸入制剂产品。
华纳药厂每年都获得药品注册批件或原料药转“A”(即可用于生产上市制剂)。目前,公司拥有近80个药品注册批件,有50余个原料药产品已转“A”。未来,随着研发项目的落地,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核心领域产品的集群与迭代优势,在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
两大基地打开新局
湘江东岸,望城铜官工业片区,以华纳药厂等企业为代表的原料药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一边,全资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手性药物有限公司数个车间同步生产,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原料药产品转“A”,对产能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边,该公司年产3000吨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智造基地建设项目(华纳致根高端原料药项目)如火如荼,以期提高企业原料药板块的竞争实力和产业配套能力。
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出海势头向上,布局华纳致根高端原料药项目,亦是华纳药厂沿着“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关键一步。
“该项目规划以国际标准高起点布局,主动对接美国FDA、欧盟EMA、日本PMDA等药品质量生产管理体系,努力通过获得全面的国际认证,实现公司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全面提升。”黄本东说,项目规划、设计时,国际化视野贯穿始终。
新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助推华纳药厂形成充沛的多剂型、多品类的产业化能力,为公司高端仿制药、创新药的产业化创造条件,并贡献新的利润中心。
更具前瞻性的意义是,通过实施“原料制剂一体化”,华纳药厂既保障了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质量,又避免了重要原料药“被垄断”的可能。“通过化学原料药自供和规模化生产,将使公司对化学药制剂的质量和成本拥有更强的控制力,更加适应国家集采政策的变化,从而赢得集采机会。”黄本东说。
探索创新药研发新领域
近日,在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暨中国医药研发百强榜发布会上,华纳药厂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荣登《2025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
荣誉的背后是企业对“破立之道”的深度实践。
“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未来产品还不一定能够成功。要下决心做创新药,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确实比较难。”在带领公司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黄本东感触颇多。
他告诉记者,以华纳药厂在研的中药1.1类新药乾清颗粒为例,该产品2015年开始研发,至今历时10年,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相关阶段。
梳理华纳药厂的在研创新药可知,该公司避开了抗肿瘤药等热门赛道,选择了专业细分领域。以ZG-001胶囊为例,该产品是具有全新结构的新型抗抑郁药,数据表明ZG-001胶囊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优异,未见超过1级不良反应。
另外,在相关审评审批政策指南清晰的背景下,华纳药厂ZY系列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各个项目的研究或将迎来提速。作为在该赛道上提早布局的药企,华纳药厂有望分享濒危动物人工替代产业化的长期成长空间。
2020年至2024年,华纳药厂研发投入累计超4.8亿元。仅2024年,华纳药厂研发费用达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45%,占营收比例达11.21%。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平均值为8.2%。
除了投入真金白银外,以开放包容之姿,广纳贤才,成为黄本东提升企业价值的“秘诀”之一。截至2024年末,华纳药厂共有研发及技术人员428人,占员工总数的34.57%,其中学术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均为名校和海归博士、省市级领军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