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13日讯近日,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心巧手”)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中金资本、首发展创投、上海半导体装备基金、澄凯基金、德同资本、可可资本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继续加注。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灵心巧手在高自由度灵巧手方向上的技术提升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场建设。
此前,灵心巧手已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万凯新材、力合智汇、力合科创、华仓资本、鞍羽资本等产业方及机构。根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以2025年8月为预测基准时间,公司后续2年的融资预测概率为78.49%。

灵心巧手融资概率评估(数据来源:执中ZERONE)
专利聚焦机械手、力反馈、人工智能
灵心巧手自2023年成立以来,专注灵巧手与云端智能核心技术,通过打造具身智能平台,推动2B和2C市场发展。公司自主研发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以及动捕遥操系统、灵巧操作数字孪生平台等平台化产品,依托软硬件协同,帮助企业客户、科研机构及个人开发者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灵巧手应用。
根据智慧芽TFFI企业科创能力评估系统,灵心巧手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科创能力评级为BB级,位居同行业前6%。
截至最新,灵心巧手共有公开专利申请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件,占比84.62%。从专利基本法律状态来看,有效专利占比近31%,专利技术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有50%;审中专利占比69%。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公司2024年以来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整体研发规模与技术质量中等。

灵心巧手专利申请趋势(数据来源:智慧芽)
从技术布局来看,灵心巧手在机械手、力反馈、人工智能、工业制造等领域布局较多。其中,工业制造细分领域有柔性装配、工业生产、柔性生产线、制造技术、生产效率;机械手细分方向有机械臂、抓取机械手、吸附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力反馈细分技术领域包括灵巧手、双模态、感知功能、触觉感知、触觉传感器;人工智能细分技术方向包括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手、仿人机器人、多机器人。

灵心巧手技术层级图(数据来源:智慧芽)
在研发团队方面,灵心巧手共有5位发明人,专利数量最多的发明人为周勇,也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有8件专利申请。其他核心发明人包括苏皓、严琦、方斌等。值得注意的是,重要发明人苏皓、严琦疑似变动。

灵心巧手专利主要发明人(数据来源:智慧芽)
灵心巧手的合作客户广泛且多元,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也有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迪肯大学等海外院校,还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智源)这类科研机构,以及瑞声科技、三星、富士康、比亚迪、荣耀、美的等企业,体现其在科研与产业多领域的协同合作网络。
灵巧手赛道规模快速扩容
根据GGII(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为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在AI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的核心部件,灵巧手凭借更高的灵活性、更强的感知能力、更智能的控制逻辑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等技术特性,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肢体神经中枢”,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现阶段,灵巧手普遍面临精度、成本、寿命难以协同优化的挑战。海外方面,Shadow Robot、SCHUNK等已占据高端科研及工业场景,但多指灵巧手售价普遍高于10万美元,交付周期6-12个月;国内方面,因时机器人在灵巧手领域布局了RH56BFX、RH56DFX、RH56E2等系列产品,不过目前其量产型号的自由度均未突破20-DOF。
灵心巧手凭借高自由度、多传感器集成、端云融合、视触融合感知及自研柔性关节电机等优势,在自动化、医疗、服务机器人、科研及特种领域实现应用。据公司披露,目前月订单已过千,出货量占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的80%以上。在价格上,Linker Hand客单价约5万元。
虽在自由度、成本控制和交付速度上展现优势,但品牌认可度、全球化渠道及行业认证等方面灵心巧手仍处于追赶阶段,且柔性驱动寿命、云端模型泛化能力等技术转化风险不容忽视。
未来,灵心巧手能否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突破百万次寿命关节、云端DexSkill-Net大模型泛化以及全球化合规等限制,实现“人人可及的灵巧操作”,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