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3 13:55:30 股吧网页版
中央财政首次给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手把手教你如何享受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益刊

  为了支持居民消费,中央财政层面第一次探索给个人消费贷款补贴部分利息,以降低其信贷成本。那么老百姓究竟如何才能享受这一贴息优惠政策?

  财政部等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相关解读,详细介绍了享受这一贴息优惠政策的方法。

  享受消费贷贴息需同时满足以下四大条件

  个人想要拿到上述中央财政这笔消费贷款贴息,要做对四件事:

  1.办理个人消费贷款时间必须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期限刚好是一年。

  2.选择贷款经办机构必须限定在以下23家中央财政认可机构。

  具体为18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3.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必须用于消费的部分才能享受相应的贴息。其中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贴息,更是限定在八大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4.个人办理消费贷款时必须授权经办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开展贴息资金审核。此举正是为了确保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消费。若个人不授权这一事项,将无法享受上述贴息政策。

  你的消费贷款若同时满足上述四大条件后,无须任何其他操作,银行等贷款经办机构会在对你的消费贷款结息时,按照政策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收取你的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并通过手机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告知你财政贴息情况。

  财政贴息1%,一家银行贴息上限3000元

  在了解如何能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后,你肯定想要了解究竟能享受多少财政贴息。目前个人消费贷款平均利率大概在3%左右,根据相关政策,财政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一贴息只按对你消费贷中实际用于消费的本金来计算,对于消费贷款未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不予贴息。比如有人将消费贷资金违规拿去偿还房贷本金利息,这显然不是用于消费,财政不会贴息。

  最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金额,也并不是简单按上述1个百分点贴息比例计算,因为政策规定了贴息额度上限。

  如果你单笔消费贷款金额超过5万元,会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也就是财政贴息500元。比如你买一辆10万元汽车,那么财政贴息为上限500元。

  如果你的消费贷款,每笔支出都低于5万元用于日常性消费,根据政策你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的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即假设你在一家银行一年消费贷款20万元都花出去了,且每笔消费支出都低于5万元,那么你最终享受的财政贴息并不是按1%贴息比例计算而得的2000元,而是贴息上限1000元。

  如果你消费贷款既有超过5万元的单笔支出,也有不少低于5万元单笔支出,政策也规定财政贴息上限,即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因此,如果你的消费贷款金额足够大(超过10万元),由于一家贷款经办机构贴息有上限,那么可以考虑不要只在一家银行贷款,而是可以分散到多家符合条件的银行等机构贷款,从而合规享受更多的财政贴息。

  目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为一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