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13日电(记者董道勇、丁雅雯、吴丛司)近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公开印发。在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这两项贴息政策设计都遵循了简便易行的原则,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等工作,均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来完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借款人的操作负担。”于红说。
如何获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如何获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于红介绍说,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在相关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实际操作中,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借款人实际消费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例如: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没有贴息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6000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这样就可以获得三分之一的利息补贴。
“这里还是要说明一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于红说。
如何获得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那么如何获得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于红表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根据今年公开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
具体而言,借款主体不需要进行贴息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就能享受到政策。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例如:假设一家餐馆在今年10月1日获得1年期的贷款90万元,用于引进设备、扩大场地等经营活动,可以享受的贴息一共是9000元,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假设经办银行明年2月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以此作为时点来划分,经办银行需向该餐馆一次性返还3000元的贴息,将今年10月到明年1月的贴息结清;另外,明年2月到9月,每个月都会直接扣除当月贴息,经营主体每月可以少交750元的利息。
“这里要向广大服务业经营主体说明的是,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于红说。
在贷款用途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要求,贷款经办机构要有效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在监督管理方面,我们将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郭武平说。
作为服务消费工作的牵头部门,商务部还负责实施方案中涵盖的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的管理工作。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商务部将与财政部等部门密切协作,督促指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审核经办银行省行报送的相关材料,审核贷款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和贴息条件,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省级财政、金融监管部门,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同时,还将与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提升政策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