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轻视的中职学校,如今突然成了“香饽饽”。
叶娴(化名)今年中考取得了887.4分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在广东省阳江市能排进前2700名,可以考进她所在阳春市的重点高中,但叶娴却选择了阳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叶娴如此“逆向”选择,不仅是因为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可靠,更重要的是看中了改革的红利。
她进的是广东省首批“3+4”中本贯通班,先在阳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习3年,通过转段考核,便可直接升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年后可拿到本科学历。
专业好,不高考,让“3+4”中本贯通班收获了很多像叶娴这样的中考高分考生。在广州、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中本贯通班录取平均分超过普通高中的情况比比皆是。家长和考生兴奋、学校和社会吃惊:贯通培养给技能人才搭建了一条成长立交桥。
实际上,中本贯通培养实践已有十几年历史,但一路走来饱受争议,如今改革方向已定,并找到了平息争议、完善机制的答案。
高分考生的选择
今年,广东省首次试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采用“中职3年+本科4年”一体化设计。
广州有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两所中职学校参与,分别对口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州航海学院,每个学校只开设一个专业,各招收20名学生。
但录取结果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数据显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本贯通班最高分716分,最低分655分,平均分669.3分,高出普通高中第三梯度线28分之多。
在深圳,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对口深圳技术大学新媒体艺术专业,招生30人,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招生40人。
招生同样火爆。据报道,深一职中本贯通班的最高分547分,最低分512分,超过30余所公办普高(AC类)最低录取线,深二职中本贯通班最低分507分。
上海的中本贯通班招生规模相对较大,今年有76个中本贯通专业招生,其中58个专业最低分超过600分,还有两个专业为599.5分。
其中,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与上海电力大学合作的中本贯通试点专业最低分达677分,该专业录取的21名学生中,最高分699分,平均分达到683分。
这在上海中考是怎样的水平?有媒体换算,最高分的学生甚至可以拿到所谓“四校八大”(沪上12所头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入场券,而平均分也几乎比肩“八大”分数线。这里面包括七宝中学、建平中学、格致中学等名校。
北京今年中考总分为510分,据报道,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最低分411分,北京市商业学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407分。当然,这也是中本贯通专业。
中本贯通班的火爆,一扫中职学校招生的颓势。在以前,中职学校往往是初中毕业生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无奈选择,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完不成招生计划。那么,高分考生为何选择中本贯通班?
“我专门了解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挺适合女生,未来可以向机械设计方面发展,就业前景较好。”叶娴的家长说。还有的专业对应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产业,就业空间很大。
在升学方面,中本贯通班的学生只需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转段考核,而无需参加高考,就可以升入本科院校。这在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深受考生欢迎。
以如此之高的中考分数换取免高考读本科是否合适?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校中本贯通班对口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机电专业,今年高考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为539分,全省排位约9万多名。将此排位折算回广州市中考,对应的分数约为702分,排位在1万7千名左右。而今年中本贯通班的平均录取分是669分。
黄艳认为,选择中本贯通不仅不浪费,反而是极具前瞻性的明智投资。
一波三折
受到考生青睐的中本贯通,一路走来却饱受争议。
早在2012年,江苏就已开展中本贯通试点。2013年、2014年起,山东、上海、河北、海南、北京、吉林、福建等地陆续开始实践。
各省市普遍采取的是“3+4”模式,前3年学生在中职学校就读,经过转段考核,后4年升入本科阶段学习,完成规定学业,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相应学位。也有北京等地采取“5+2”模式,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5年,在本科院校学习2年。
与此同时,各地也开展了中职高职贯通培养、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也称长学制培养。贯通培养模式不但打通了学历教育‘断头路’,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通过一体化培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给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应力争让所有中职学校均与高职或本科合作开展贯通培养,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探索职业教育贯通培养100%全覆盖。
但与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贯通相比,中本贯通培养曾存在争议。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
“中本贯通只是省级层面试点,没有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在合法合规性、教育教学衔接、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合理性争议。”一位接近政策层的职业教育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比如,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对接主要是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教师交流交换则较少,中职学校教师很少在本科阶段授课,本科院校教师也很少在中职阶段授课。
更大的问题是生源。“参与中本贯通培养的本科院校并不愁招生,而从传统观点看,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生源,质量好过中职生。”该专家说。
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很多中本贯通班学生的中考成绩也不错,但在转段前后依然存在适应的问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生吴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的同宿舍同学有多名中本贯通班学生。“他们的中考成绩不错,但升入中职后,容易出现准大学生的盲目乐观,放松了文化课学习,结果升入本科后,高等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成绩会有差距。另外,在大学里,中本贯通班单独编班,他们在中职阶段准大学生的亮丽标签也没有了,反而可能被觉得另类。”
但试点进入低谷的时间很短暂。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贯通培养得到了法律保障。
同年,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在2022年12月教育部介绍《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人士明确表示,支持各省开展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4)七年贯通培养。
改变大学
2022年后,中本贯通从顶层设计到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各省份落地探索。
“特别是2025年2月,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有力推动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上述专家说。
经过多年试点,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中本贯通班的毕业生,他们用实际表现证明,中职生并不比普高生的就业能力差。
据报道,青岛一所中职学校近年来已有数百人升入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本科院校,他们有的继续深造,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南大学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有的选择就业,得到了制造业、采矿业单位的不错岗位。
潍坊科技学院副校长李广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调查分析发现,同专业班级的中职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在学业方面的表现并无明显差异。中职生源对所学专业满意度更高,专业对口就业率更高,实践动手能力更强,适应性更强。”
如今,越来越多中考高分考生选择中本贯通,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加速补齐曾经困扰中本贯通的生源短板。
“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中本贯通班的生源,普遍在普高分数线以上,有些还达到了区重点高中甚至是市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本科院校自然愿意接纳中本贯通班的中职生源。”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彤至今都对他的中本贯通班同学的动手能力记忆犹新。“他们比我们提前三年学习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技能操作,在大学期间的实操课上,他们可以熟练操作机器切削加工零件,而我们这些高考生更多地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机械原理等。”
吴彤曾不屑于操作机床等动手能力,认为大学生应以理论学习为第一位,但现在已经纠正了这个看法。
“工作以后,理论应用很少,更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如果大学期间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并重,我想我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会更高。大学同样需要转变,特别是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大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本贯通班其实是在改变大学。”吴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