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再迎IPO新动态,继蓝箭航天和屹信航天之后,又一家民营航天公司正式启动上市程序。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于2025年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在商业航天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的同时,行业技术攻坚也进入关键阶段。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中国商业航天年内将迎来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二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
商业航天公司密集闯关A股IPO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注册资本为3.6亿元。2024年、2025年,中科宇航连续上榜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系广东省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据公开资料,中科宇航成立以来已完成了约8轮融资。其中,公司在2023年4月完成6亿元C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领投。去年4月,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6000万元,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银河投资等。据媒体报道,中科宇航当时的估值便已经有100亿元。
不只是中科宇航,近期,接连两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启动IPO辅导,分别是民营火箭头部企业蓝箭航天和卫星通信领域龙头企业屹信航天。
7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已启动上市辅导,拟在科创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8月1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屹信航天在江苏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屹信航天由行业内顶尖的微波通信专业科研技术人员和高校团队联合创立。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屹信航天成立7年来,深耕卫星物联网载荷的研发与制造,专注基于新器件应用、新算法攻关、新工艺开发的创新思路,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卫星载荷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设计。
事实上,商业航天领域此前上市公司或冲刺IPO的公司较少。
这也源于商业航天行业自身特性。
商业航天作为典型的技术与资本双密集型产业,其研发周期尤为漫长,特别是在运载火箭领域。由于技术验证存在较高风险,若关键试验失利,企业可能面临前期投入全部沉没的风险。这种行业特性导致相关企业普遍存在盈利周期延后的现象,往往难以满足传统上市标准中对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的要求。
据财联社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商业航天领域在资本市场呈现回暖态势,多家企业加快推进IPO步伐。这既得益于行业技术积累和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与近期出台的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密切相关。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财联社记者此前也在中国航天大会采访中了解到,除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两家企业外,亦有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正准备IPO。
事实上,商业航天公司上市之路并非始于今年。星际荣耀在2020年12月便完成了证监会上市辅导备案,并于今年7月披露了第二十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多款可回收火箭年底前首飞
在商业航天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的同时,行业技术攻坚也进入关键阶段。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中国商业航天年内将迎来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二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
但受限于供应链协同和发射场资源等客观因素,各家公司的首飞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每家公司均在加快备战。
今年6月20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标志着朱雀三号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即将进入首飞准备阶段。
星河动力8月12日宣布,于近期完成了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的多项关键地面试验,包括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轨姿控动力系统全系统热试车、一级发动机联合试车、二级发动机联合试车、整流罩静力试验、整流罩分离试验以及发射车与火箭合练试验等。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首飞进入倒计时,首飞将搭载6颗商业卫星和2个不分离载荷,总载荷超过1吨。
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也有望在9月首飞。中科宇航此前曾表示,随着力箭二号首飞进入倒计时,未来该型号不仅是星座大规模组网发射和空间站低成本货运的主力火箭,更将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成本。
星际荣耀动向也同样值得关注,该公司已经投产3发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预计于2025年年底前后完成首次“入轨 + 海上回收”飞行试验。
近期,万吨级运载火箭回收船“星际归航”号在长江扬州江都段下水,“星际归航”号是我国首艘、世界第五艘海上运载火箭回收船,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运载火箭回收船的国家,未来亦可兼容多型中大型重复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任务。
星际荣耀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作为星际荣耀中大型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双曲线三号(代号SQX-3)的黄金搭档,“星际归航”号长约100米,宽约42米,回收甲板面积40米×60米,足以稳稳托住凯旋的一子级火箭。17000吨的排水量,DP2级动力定位系统加持,让它能在四级海况下精准捕获,五级海况中稳健航行,具备回收点灵活,安全性高等特点。
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酒泉发射工位(一期)已于近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公司随即完成了天龙三号1:1比例模型箭与发射设备的联合起竖合练试验,模拟了箭体起竖发射全流程。
“今年对众多商业火箭公司而言,是关键的一年,也是行业分层、市场区分度显现的一年。”中国宇航学会成员、资深航天博主神仙号船长白国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蓝箭航天、中科宇航、星河动力、天兵科技等多家商业火箭公司和航天国家队都有计划在今年进行新火箭型号首飞,其中不乏中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这些火箭若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进入空间能力上有了质的提升,与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缩小了技术差距,也为加速中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