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地方国资入股民营银行。日前,无锡锡商银行(下称“锡商银行”)变更股权一事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受让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锡商银行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5%。此次受让完成后,国联集团将成为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
据悉,这是继2024年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之后,第三家民营银行大股东易主地方国资。
地方国资入主民营银行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关于锡商银行股权变更的批复,国联集团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记者注意到,尽管消息披露为近日,但其落款日期为4月25日,显示本次股权转让早已在推进中。
身为无锡市属国有企业,国联集团已布局金融服务、实业经营和投资运作三大领域,管理一级子企业19家,包括国联证券、国联信托、国联人寿等,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此前在8月1日,锡商银行董事、董事长李军的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据公开信息显示,李军曾任国联财务董事长,目前仍为国联财务的法定代表人。
锡商银行是全国第十九家、江苏省第二家民营银行,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于2020年4月正式开业。
从资产规模变化上来看,2020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仅为123.01亿元,而到了2024年末已突破至402.81亿元,势头可谓强劲。2022年至2024年,锡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0.72亿元、16.17亿元、11.8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3.87亿元、4.2亿元。2024年,锡商银行净利润增加8.39%,在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25%,拨备覆盖率241.83%,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地方国资入股民营银行目前共有三起。
2024年8月,江西裕民银行迎来国资大股东。原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深陷生猪行业亏损危机,业绩持续下滑,其持有的江西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0%,由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受让。该行由此成为首家大股东为国资的民营银行。
紧随其后,安徽新安银行于2024年11月迎来多家国资入股。三家安徽国企——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受让30%、11%、10%的股份,此次受让后,安徽地方国资持有新安银行股份一跃达到51%。
国资入股有何现实影响
本次国联集团战略入股,直接的积极效应体现在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及信用背书。
通过国资背景,民营银行能够显著提升市场信誉,改善普遍面临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同时,国资股东的隐性担保还能增强储户信心。此外,国资股东通常具备更强的风控意识和合规要求,可推动银行治理规范化,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在金融服务层面上,在地方国有企业的支持下,民营银行也可以更加聚焦地方经济和服务小微企业,契合国家普惠金融导向,实现差异化经营。此举既响应了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也为民营银行开辟了可持续增长空间。
记者注意到,此前迎来国资大股东的江西裕民银行,虽资产规模及净利润仍处民营银行尾部,但2024年业绩已经出现提升。
2024年,江西裕民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加21.4%,达到208.0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实现净利润4570万元,两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27.22%、2.76%。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民营银行引入地方国资渐成趋势,反映了金融领域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的动态走向,有利于提升民营银行竞争力,也体现地方国资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与能力。
王鹏认为,国资入股有利于民营银行优化治理结构、拓展业务与市场、提升风险管理并增强政策适应性。如借助地方国资资源渠道,民营银行可拓展业务领域,进入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民营银行能借此及时了解政策动态,适应政策变化,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预计会有更多民营银行引入地方国资,但完全‘国有化’可能性低。”王鹏表示。
“引入地方国资,民营银行能够借助国资强大的资金后盾,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地方国资角度而言,参与民营银行有助于优化地方金融布局,增强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也是地方国资进行多元化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途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
袁帅提到,从已经发生的案例来看,国资入股民营银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其他民营银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民营银行都会走向引入国资,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民营银行可能会继续保持民营特色。但对于那些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银行,引入地方国资,将有助于其改善经营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