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物价指数的轻微上涨,浇灭了国债市场做多的热情,国债利率连续两日大涨,12日,十几年期国债利率上涨1.113%到1.726%,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668%到2.011%,国债期货也是连续两天大跌,原因主要是周末出台的CPI和PPI物价指数。这一次,尤其是核心物价的持续回升,对于物价趋势预期发生了重大影响。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025年7月CPI同比0.0%,前值0.1%,而预期是下降0.1%;核心CPI同比0.8%,前月0.7%。PPI同比-3.6%,预期下降3.4%,前值-3.6%。
从CPI来看7月同比仍然是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下跌,由于去年同期在极端天气影响下基数走高,鲜菜价格同比降幅扩大7.2个百分点至-7.6%,鲜果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至-9.5%,猪肉消费仍处于淡季,猪价仍然弱势。
市场更加关注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核心CPI同比上涨0.8%,CPI环比上涨0.4%,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一致。核心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7月份毕业季,毕业学生租房需求大,租房价格有所上涨,同时,耐用品价格有所上涨,比如家用电器、通信工具都有所上涨,这可能与以旧换新的消费刺激等政策有关。还有重要的一点,服务价格上涨明显,核心服务价格上涨约1.1%,现在看主要受暑期出游旺季和医疗服务涨价影响。旅游价格表现好于季节性,医疗服务改革影响持续体现,医疗服务价格连续四个月上涨0.3%。服务价格上涨往往被视为经济企稳复苏的直接证据。
PPI的底部区域可能已经出现了,7月PPI同比-3.6%,这个下跌幅度是超出预期的,7月大宗商品大涨,但是最终没有体现在现货上,主要是反内卷概念引发资金炒作,期货反应太快。反内卷政策真正落实到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是需要一定时限的。
但是,反内卷政策的持续贯彻,必然会改善竞争秩序,我们看统计局解读最为权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9个、1.5个、0.8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合计对PPI环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14个百分点。”
核心CPI的上涨,对于市场的情绪影响较大,加上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无论对于消费物价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都是明显的,债市看空情绪比较浓重,资金从债市出逃进入股票市场,导致近日A股市场持续上涨,上证指数连续多日上涨,8月13日收在3688.46点,已经坐稳3600整数关口以上。
不过到了8月13日,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下行。可能于8月12日出台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2%,符合市场预期,与6月份0.3%的涨幅相比有所放缓。同比来看,CPI上涨2.7%,低于市场预期的2.8%,与6月份持平。
核心CPI方面,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份环比上涨0.3%,符合预期;但同比涨幅达到3.1%,高于预期的3.0%,创下自2月份以来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核心CPI”(即不包括住房的服务业通胀)环比上涨0.55%,为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涨幅达到3.59%,创2月以来的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7月份通胀报告使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由于人们对劳动力市场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物价上涨的担忧解除,很可能消除了降息的一个障碍。尽管核心通胀数据有所走高,但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仍处于可控范围。
这说明,关税战没有推升美国国内价格,这一点也是特朗普极力反对的。市场认为7月CPI数据整体温和,交易员大幅提高了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目前概率高达95%。
笔者认为,决定未来市场行情最大的因素还是看物价,如果物价回升,表明经济阶段性企稳,债市资金必然回到权益市场,保险资金也如影随形。如果物价还在低位,资金可能再次回到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