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牛谷月)近日,备受关注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正式落地。财政和金融联动,“真金白银”提振消费,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持续放大。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也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有人称其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是非常形象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期待这些政策能够精准、高效地支持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直达用户、简便易行
“两项政策不设繁琐的门槛、不搞复杂的操作,力求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经营主体经营所需。”廖岷介绍,两项贴息政策涉及的贷款利息扣减、贴息资金申请等工作均由经办机构来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的操作,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便利借款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生育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具体操作方面,于红介绍,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于红同时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于红介绍,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只要是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具体操作方面,于红表示,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就行。
“这里要向广大服务业经营主体说明的是,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于红提醒。
多方合力确保“专款专用”
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以后,相关的服务者和服务业的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廖岷表示,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经办机构是政策实施的重要一线,也是与借款人距离最近的一个环节。据悉,两项贴息政策的贷款经办机构都是全国范围经营、客户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贷款资金中用于消费的部分。“针对这样一个政策的特点,我们在前期工作部署时,要求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从消费者相关资金账户直达商户的消费信息做到精准识别,确保贴息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支持消费。”廖岷表示。
此外,发布会明确,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执行情况将纳入日常的金融监管。“这两项贴息是直达用户、惠民、惠企的政策,财政部将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廖岷同时强调,贷款经办机构对借款人授信时,要基于借款人的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廖岷表示,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的原则。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将按要求做好贴息政策的审核、拨付、清算等各项工作,对贴息资金实行全流程管控。“同时,我们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经办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贴息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期满后,财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对发现的情况,我们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廖珉说。
消费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
廖岷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廖珉指出,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的特点是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来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的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给予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八大类领域都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介绍,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下半年,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各项扩消费政策持续叠加发力,超大规模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激发。
“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现在也正值暑期,大家旅游度假、休闲消暑、影视打卡、学习充电等消费需求旺盛。接下来还有中秋佳节、‘十一’黄金周,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希望这项政策能够对人民群众有所帮助。”廖岷表示,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政策的效能,以“真金白银”来助力居民更好消费,助力经营主体提升消费的服务水平,实现供需两端的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