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已于日前正式落地,这是中央财政层面首次在相关领域实施贴息政策。“双贴息”政策通过强化财政、金融工具配合,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接下来,多项宏观政策有望进一步形成合力,推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与以往补贴政策主要支持投资端和供给端不同,这次中央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从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力求实实在在地惠及千家万户,而且重点是消费领域。”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提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
政策指向更加精准的同时,“双贴息”政策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也有所区别。两项贴息政策将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今年6月,人民银行牵头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
“此次出台的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与人民银行前期出台的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点一致,有利于产生‘1+1>2’的政策效应。”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一方面,贴息政策通过对贷款利息支出的补贴,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的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另一方面,再贷款政策将政策激励与银行对消费领域信贷投放挂钩,通过央行对商业银行提供低息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让利于经营主体。
廖岷还指出,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这些政策也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国补”更多的实惠。
政策落地效果好不好,要看财政贴息资金能否精准高效落到实处。因此,做好资金监管是未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的一大关键。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明确指出,金融监管总局会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总部,建立健全内部核查和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配合财政部门适时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
在落实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过程中,还将引导经办银行严格按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并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确保资金合规和有效使用。
郭武平强调,经办银行要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特别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我们强调要发挥好金融监管总局去年10月份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指导银行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郭武平称。
此外,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车士义强调,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老百姓,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同时,也兼顾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同时优化居民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指导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流程,增强消费金融产品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确保消费金融服务的长期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