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自购热情不断升温,指数基金成为重要标的。近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将以不少于2.3亿元的资金自购旗下多只权益类ETF。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权益类基金的净申购总额已经超过2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公募的自购行为,既能与基民利益绑定、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也传递出对中国经济复苏动能的信心,以及对市场中长期趋势的乐观预判。
南方基金超2亿元自购指基
8月11日,南方基金公告,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从公告来看,此次南方基金对权益类基金的自购金额,在下半年公募自购中较高,且标的均为ETF产品。今年以来,这3只ETF均为投资者带来正回报并已实施分红。
随着市场的回暖,指数基金已成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重要入市工具。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ETF平均回报达13%,业绩最优的产品回报接近翻倍。股票型ETF的规模达到3.1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
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指数基金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方正富邦基金以500万元自购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摩根基金以3000万元自购旗下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等。
兴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刘帆认为,在监管部门大力推动下,指数化投资的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指基在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方面获得广泛认可,其灵活性与成本优势也契合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ETF竞争已趋白热化,规模效应显著。自购旗下指基还可扩大产品规模,提升流动性,进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频繁自购折射公募乐观情绪
不仅是南方基金,近期公募自购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公告称,自7月24日起以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合计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且承诺持有不低于1年。
下半年以来公告自购的,还有大成基金、华商基金。前者由高级管理人员及基金经理李博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后者以2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净申购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规模达到27.29亿元,是去年同期10.67亿元的逾2.5倍。
基金布局市场的力度也在提升。据西南证券测算,截至8月8日,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仓位为79.78%,较8月1日提升0.74个百分点。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8月11日至17日,全市场有31只新基金启动募集,连续三周单周新发基金不少于30只,且权益类基金占比超八成。
公募入市热情的高涨,源于对中国经济复苏动能的信心及对市场中长期趋势的乐观预判。鑫元基金认为,下半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债靠前发行、整治“内卷式”竞争,以及大型项目开工等推动下,经济基本面预计将保持平稳,市场上涨趋势有望延续。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带来全球流动性改善预期,多方因素支撑下,中国资产中长期上涨趋势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