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固收+”产品凭借其灵活的多资产配置能力,再度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选择。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已达1.55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7.1%。
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副总监、混合资产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曾刚认为,固收类基金产品的投资策略,核心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今年后半程的债券市场短期风险有限,A股和港股预计会有较好的表现。
“‘固收+’产品主要有两种管理思路,一是优选收益确定性强、波动较小的资产进行配置,二是既要考虑风险资产的总体比例,又要在资产的配置中权衡性价比,例如银行黄金对冲科技成长,也能实现较好的稳健低波特征。”曾刚表示,经历近几年市场回调期的考验,其管理“固收+”组合的投资框架也进一步完善,更加注重匹配不同的客户需求,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相对可控、收益区间满足投资者要求的产品。
资金对“固收+”基金的认可也得益于今年“固收+”产品不错的表现。部分绩优“固收+”产品今年以来回报超5%,过去一年回报超10%,曾刚管理的二级债基广发集裕就是其中之一。截至7月31日,广发集裕今年以来实现6.70%的业绩回报,大幅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01%)。过去一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达13.10%,在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中排名前10%(47/488)。
作为证券从业年限超过21年、管理公募基金超过16年的老将,曾刚在“固收+”基金的管理中以“均衡偏灵活”的投资风格著称,他擅长从中期维度出发,对债券、可转债与股票等不同资产进行比较,结合市场变化动态,通过精细化的仓位控制和风格调整,力求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广发集裕过往的历史持仓,可以看出其灵活调仓的操作特点:2024年三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接近上限,而可转债占比为23.4%。随着四季度可转债行情启动,曾刚大幅抬升了组合的可转债持仓,2024年四季度末和2025年一季度末的占比分别为65%和60%。进入二季度,面对可转债估值升至历史较高分位,曾刚顺势减仓兑现浮盈,二季度末的可转债仓位降至32.93%。
除了对大类资产配置层面的把握,广发集裕能够收获不错的回报也在于基金经理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机会把握。例如,今年年初AI算力、创新药、高端制造等产业趋势向好。根据基金二季报,广发集裕配置了TMT、周期、中游制造、医药、金融地产等板块,比例较上季度变化不大,但从前十大重仓的细分行业和个券来看,基金二季度加大了国防军工的配置,且个股变化较多,除了第一大重仓股,其余前九大重仓股均有变化。
对后续的市场行情,曾刚认为,债市仍将维持低利率低收益环境,短期风险有限。A股、港股下半年表现或向好。他指出,中国制造业优势显著,三季度关税谈判落地叠加国内“反内卷”推进,部分产能出清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投资价值将凸显。中美竞争背景下无需过度压价扩产,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或上行。看好中国有效应对关税冲突、优化产业结构,优秀出海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