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公募ETF更精准捕捉创新药个股收益,港股创新药指数中权重占比大、“跑得慢”的CXO公司(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组织)被剔除。
近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宣布修订编制方案,明确剔除CXO公司,聚焦创新药核心公司,修订规则于8月11日正式生效,该指数将成为ETF跟踪的指数中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此次调整源于CXO公司与创新药产业景气度分化加剧——被移出的5家企业年内涨幅均落后于指数整体表现,且合计权重高达20%。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CXO板块的配置比例已降至历史冰点,而跟踪该指数的创新药ETF年内收益已逼近翻倍,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产业进入盈利兑现期的强烈预期。
根据剔除CXO公司后的指数成份股进行回测,2023年指数发布日以来,修订后的指数业绩表现更好,年化收益率超47%,夏普比率也显著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作为曾被公募基金高度重仓的创新药产业链重要环节,CXO公司此前长期是基金经理布局创新药赛道的替代性选择。尽管与创新药产业关联密切,但其核心定位是服务支持角色——主要为创新药企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研发、生产、商业化外包服务,既不直接掌握创新药的核心知识产权,亦不承担新药研发失败风险,更无法分享专利商业化成功后的授权收益。
随着市场对创新药主题基金、ETF的配置需求向精细化、个性化升级,叠加创新药行业盈利拐点临近,板块整体投资吸引力显著跃升,与CXO赛道的吸引力差距正持续扩大。
今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医药主题基金持仓CXO公司占比处于历史低位,多只医药主题基金陆续减持CXO公司,并更换为港股创新药股票。截至8月11日,主动权益类医药基金前10名的核心持仓中,CXO公司的持仓比例降至最低水平。
华南地区某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认为,CXO与创新药在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价值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剔除CXO公司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全部为创新药企业,能够更精准地表征本轮创新药产业的发展趋势。CXO公司无法为基金经理提供收益,以及公募“减仓换药”也是该指数调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