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较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8.8%和5.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7月金融对实体经济仍保持较大的支持力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受信贷透支、隐形债务置换等影响,7月新增信贷数据有所波动,但在政府债券融资支持下,新增社会融资保持同比多增势头,M2、M1增速都有所加快。
有业内专家表示,贷款增量存在季节性特征,对月度贷款数据要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年初“开门红”的时候贷款增长通常比较迅猛,而7月则是明显的“信贷小月”,历史上每年7月制造业、建筑业PMI平均水平分别比6月低1.2个、1.1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和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加上政府债券发行扩容提速,贷款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之一,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人民银行在2010年前后推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含贷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股票、非标等广泛的融资渠道,能够更全面反映出金融总量的增长,相对而言更具分析价值。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主要是受政府专项债券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拉动。数据显示,7月新增政府债券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于洁认为,7月至8月是下半年政府债净融资高点,8月净融资金额预计在1.40万亿元,将继续支撑社会融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对此,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活动回暖的趋势相符合。
展望后期,王青预计,在透支效应等短期扰动因素减退后,8月新增信贷将恢复正值,新增社会融资还会处于较高水平,在M2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M1增速将继续加快。
“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但综合考虑各类国内外因素,下半年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支持性立场,主要发力点是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增加信贷可获得性,激活内生性融资需求,进而大力提振内需,有效对冲外部波动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王青认为,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有充分的空间。预计在四季度初前后,央行将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会融资都有望保持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