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13日讯 7月以来,在“反内卷”政策预期催化下,A股走出连涨行情,8月5日,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度站上2万亿,随后上证指数向上突破3600点。市场持续上涨、投资者体验良好,市场是否过热、行情能否继续的担忧又起,公募基金认为,未来权益市场的机会或大于风险,配置思路上,“哑铃型”配置结构或仍适合当下行情。
两融时隔十年在破“两万亿”意味着什么?
上周A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下2015年7月以来新高,杠杆资金的活跃加剧投资者对于本轮“水牛”行情的认知,同时也引发了行情是否阶段性接近顶部的讨论。
国泰基金认为,客观而言,随着两融标的不断扩容,融资余额本就存在中枢不断抬升的趋势,事实上两融余额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始终平稳,相较2015年存在不少距离。融资成交额占全A交易额比重虽然近期攀升至“924行情”以来高点,然而从历史上看,在2016年、2020年ROE见底回升阶段,融资融券余额与其占全A交易额的比重也都曾出现过明显的抬升,当前杠杆资金买入力量也与彼时相当。因此当下融资交易额的活跃确实是市场情绪提升的重要标志,但并不应该作为对市场定性的依据。
博时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师陈奥认为,两融破两万亿释放三大信号:首先,市场交易火热但情绪理性。余额中融资逾1.99万亿元,反映资金做多热情高涨,主要有赖于政策宽松和资金流入。政策端以及资金端的支持,对于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较好的对冲作用。其次,活跃度提升伴随波动风险。自今年的1月1号到上周收盘,A股的日均成交额创下了2010年以来新高。伴随着监管端措施得当,杠杆使用更规范,但需注意涨势屡创新高的同时,短期调整概率也同步上升。最后,增量资金支撑行情。活跃资金持续回暖、居民储蓄向权益投资转化以及机构长期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基础。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经济总量尚可但结构仍有待优化,复苏基础尚不稳固,长期仍需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环境支撑,在二季报结束后产业景气的线索有望进一步明确,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权益市场的机会或大于风险。
博时基金认为,A股或处在底部不断抬升的震荡市。综合来看,当前市场多方情绪修复回温,但仍未到过热境地,也未见明显拐头迹象。结合A股估值来看,当前万得全A股债利差处于过去五年57.03%的分位,意味着股票投资的相对性价比超出了过去十年57%以上的时间,仍在相对合理位置。目前国内各项存量政策持续发力,市场资金面宽松,经济基本面也在企稳修复中。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市场整体向好的底层逻辑未发生改变。短期市场或有波动,但中长期格局仍有望逐步抬升,对于后市不妨乐观一些。
嘉实基金杨欢认为,后市利好因素仍将持续。当前指数虽有一定涨幅,但许多行业板块仍处较低位置,中国资产的重估还处于早期阶段。随着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流动性保持宽松环境、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修复,下半年市场仍有较多机会。
“哑铃型”配置结构或仍适合当下行情
对于后市配置思路,多家基金公司建议投资者坚持“哑铃”策略,“哑铃型”配置结构或仍适合当下行情。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中国资产在科技创新叙事下仍处于估值重塑进程中,随着股市赚钱效应提升,居民配置需求有望带动场外资金进一步流入,我们仍旧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经历连涨后短期虽有阶段性调整,但或不改市场整体向好趋势,如您同样看好中国权益资产,可跟随景鲤团发车计划长期布局。配置思路上,“哑铃型”配置结构或仍适合当下行情,一端配置稳健高股息板块,另一端择机配置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成长板块,通过两种不同风格板块的均衡配置,或可适应不同市场环境、把握阶段性行情机会。
博时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师陈奥认为,当前A股或处于向上周期,但两融破2万亿等指标提示短期“折返跑”风险上升。在策略上,建议投资者坚持“哑铃策略”,一端高股息红利作底仓(如银行、公用事业),另一端聚焦科创成长板块(如创新药、新能源反内卷赛道),以此平衡防御与进攻。在行业上,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关注估值洼地,如中证800、消费和白酒,反内卷政策利好行业(新能源、光伏),可逢低加仓;对于浮亏赛道基金,若缺乏认知则果断调换,如长期看好可借调整分批补仓。同时,保留部分弹药以备应对市场波动。当前市场长期看多,短期警惕波动,需知定投“择势不择时”,投资者宜利用分批投资平滑风险;同时保持对政策及经济数据敏感性,动态优化组合。
嘉实基金杨欢认为,对于符合均衡配置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当前阶段选择一只整体偏均衡成长风格的基金,既契合中国核心资产重估趋势和新质产业发展,又分散单一行业风险;交给历经多轮牛熊的基金经理来帮助“严选”行业与个股,并动态衡量各方向的估值性价比,不失为更省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