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开炮”:要求其立即降息,批评其“行动太慢”,并暗示将就美联储总部翻修费用提起诉讼。
这是特朗普持续施压鲍威尔的最新动作,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受冲击的担忧。
有美国分析人士称,特朗普此类威胁难有实效,因为美联储并非总统可随意指挥或监督的机构。
纠缠翻修项目
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篇大论,释放两大信号。
其一,施压鲍威尔立即降息,称其为“失败者”,可能给美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二,宣称正考虑允许对鲍威尔提起“重大诉讼”,指其在管理美联储大楼翻修工程上“非常糟糕、极其无能”。
特朗普称,翻修项目本应耗资5000万美元,最终却花掉3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翻修项目主要涉及华盛顿特区的两座历史建筑,最初预算19亿美元,后增至约25亿美元。
鲍威尔及美联储此前曾辩护称,这是必要的结构更新,而非奢侈装修,已获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
但近段时间,白宫官员和部分共和党议员不断炒作“翻修工程成本超支”和“鲍威尔违规”等议题。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白宫副幕僚长布莱尔带头批评翻修工程铺张浪费。共和党众议员卢纳上月指控鲍威尔在国会作证时提供虚假信息,并向司法部递交刑事指控申请。
对于特朗普最新威胁,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总统确实在考虑起诉,但未透露细节。
美联储对此拒绝置评。鲍威尔已要求央行监察长审查翻修工程,美联储网站也公布了成本上升的解释文件。
降息压力加大
从批评到威胁起诉,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势不断升级,引发世界围观。
外界认为,白宫紧咬翻修超支,更多是借题施压,逼鲍威尔让步,而非真正关心美联储的预算问题。
今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至4.5%,与特朗普主张降息的立场相左,被其指责“扼杀经济增长”。
正因如此,几乎每逢通胀、就业或利率决议出炉,特朗普都会要求降息,并抨击鲍威尔决策失败。鲍威尔则强调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坚持以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为依据决策。
这次也不例外。当天,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7%,低于预期的2.8%;核心CPI从6月的2.9%升至3.1%,为五个月新高。
特朗普借机宣称,“幸运的是,(美国)经济非常好,我们战胜了鲍威尔和安于现状的美联储。”
分析人士认为,通胀报告释放混合信号,人们可做出两种不同解读。
从乐观面看,2.7%的通胀率虽未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但远低于拜登时期9.1%的峰值。这缓解了人们对关税推升物价的担忧,增强市场对9月降息的信心,也加大了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的政治压力。
当天,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0%以上。
从警示面看,核心通胀走高,释放危险信号。再加上,7月就业报告大幅下修前两月新增岗位至不足2万。这促使市场人士重新审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担心美国可能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局面。
引发市场担忧
因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特朗普曾威胁罢免鲍威尔,后又改口称将允许其任满至2026年5月,以避免扰乱市场。
如今的起诉威胁,再次引发人们对美联储独立性与政策前景的担忧。12日,受特朗普发文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一度“陡峭”。
华尔街人士警告,将货币政策政治化可能会削弱全球对美国经济管理的信心,带来长期不稳定。
一直以来,美联储独立性被视为全球对美国经济信任的基石。其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财政、运作等多个方面。
比如,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确认后正式上任,任期不受总统任期直接影响。根据《联邦储备法》规定,总统只有在主席“不能胜任职务”或“行为不端”时,才能解除其职务。
又如,美联储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资产收益(如持有的国债利息等),而非依赖国会拨款,因此其决策不易受到财政压力的直接影响。
再如,国会为美联储设定了“促进最大就业、稳定物价和维持适度长期利率”的政策目标,但具体政策工具的选择及操作实施由美联储自主决定,不受总统或国会的直接干预。
近来,特朗普似乎试图将翻修工程超支,作为解雇鲍威尔的“正当理由”。但如果他真的付诸实施,预计鲍威尔会提出异议,此案可能最终上诉至最高法院。根据最高法院今年5月的一项裁决,现行法律不允许总统仅因政策分歧而解雇鲍威尔。
分析人士罗伯特·施罗德指出,特朗普所谓“重大诉讼”难有胜算。总统无力左右美联储的运作,也无权干预其预算。“这不是他可以指挥或监督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