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本周国债期货整体表现偏弱。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导致债市被压制,后续还需关注国内政策、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面等的变化。
对于近期债市的调整,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宏观高级分析师张粲东认为,直接原因是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物价水平偏低的逻辑已经被各类资产充分交易,市场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已有充分认知。今年上半年总需求并未继续走弱,M1增速等指标开始回升,且7月“反内卷”政策的推出成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的“导火索”,本周市场风险偏好继续偏强运行。
“根本原因则是国债价格已经不低,而短期内货币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想象空间。”张粲东说,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已经体现在国债价格走势之中,且后续资金面转松的空间相对有限。
“债市目前主要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南华期货权益与固收研究分析师徐晨曦认为,上周末宁德时代在宜春的锂矿暂停开采,再度点燃了“反内卷”行情,本周一相关商品与股票板块联袂上涨,股市借此扭转了即将调整的态势,继续创出年内新高。周二盘前中美关税如期暂缓90天的消息为股市继续上涨提供了情绪支撑,大盘指数向去年10月8日的高点靠拢。受此影响,债市持续调整。当下债市偏弱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风险偏好高涨,而非基本面或政策面因素影响。
7月以来,已有多只债券型基金陆续恢复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大额申购业务。徐晨曦表示,债市流动性充裕,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型基金的配置需求仍然存在。随着调整行情的推进,债券配置价值回升,此时放开大额申购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进行配置,也体现了基金公司在风险管理与规模扩张之间的平衡考量。机构投资者加大配置力度,无疑有助于缓和债市的调整幅度。
对于近期国债市场需要重点关注的变量,张粲东提到,首先是国内政策。比如,8月12日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负债成本,激发消费需求,促使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抬升,进而压制债市。其次是长端国债新券发行情况。受新发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税的影响,后续发行新券的票息可能更高。再次是市场资金面变化。虽然资金面整体均衡,但在税期、跨月等关键时间节点,资金面也会季节性收敛。最后是美联储降息节奏。若美联储9月降息,则国内降息预期也将上升,流动性宽松预期利多债市。
“经济基本面始终是决定债券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徐晨曦提醒,需要关注即将发布的7月经济数据。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经济温和修复,若部分数据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债市进一步调整。届时,不排除大行买债或者央行重启国债买入的可能,也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动态。另外,需要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虽然目前局面缓和,但直到最后一刻美国才宣布关税暂缓90天,可见博弈一直存在,谈判的难度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