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证监局开出了一则监管措施,指向了川财证券债券业务存在违规操作。据湾财社梳理,川财证券自2021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被该局出具监管措施。
在川财证券被监管点名的背后,湾财社注意到,年内已有多家券商同样因债券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压实“看门人”责任是券商的一大挑战。

川财证券债券交易违规被“点名”
监管的公告中,川财证券债券交易业务存在公司内部制度建设与内控机制有待完善,从业人员管理与信息披露不到位,业务合规审查落实不到位,交易行为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
上述问题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为此,四川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在梳理中,湾财社发现川财证券近年来已经多次因债券业务被监管点名。
2021年,四川证监局指出川财证券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对债券交易的合规风控管理不到位;二是债券交易业务部门经营管理混乱;三是人员管理不到位,劳务派遣人员长期参与资产管理部债券交易相关业务流程;四是人员薪酬管理不完善,部分参与债券投资交易的人员薪酬与激励未实施递延发放。
彼时,四川证监局决定对川财证券采取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3个月,暂停新增自营债券投资规模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到了2022年,四川证监局发现川财证券存在债券承销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受托管理履职不足;个别资产证券化项目存续期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该局对川财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2023年,川财证券再度因存在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自2021年以来,川财证券被四川证监局连续5年点名,涉及6份监管措施通报,其中4次指向了债券业务。

在债券业务接连被罚的背后,川财证券的承销规模正在下滑。Wind数据显示,川财证券年内总承销金额为83.77亿元,同比减少39.5%,位居行业第59名。去年同期,川财证券总承销金额则排在行业第45名。
年内多家券商因债券业务被罚
债券业务一直是监管重点关注的券商业务。在年内已有多家券商因债券业务的违规问题被监管点名。
尤为一提的是,在2月14日晚,证监会一连发布三则监管措施,分别指向了民生证券、西南证券、中泰证券。
具体来看,西南证券存在三项违规行为:一是个别公司债券项目合规内控把关不严,存在差错及立项不规范问题。二是个别公司债券项目受托管理勤勉尽责不够,未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持续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三是个别公司债券及资产证券化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
民生证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债券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个别项目质控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二是承销尽调不规范,部分项目未对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事项进行充分关注和核查;三是受托管理履职尽责不到位,个别项目未对存续期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事项进行及时关注并督促信息披露。
中泰证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尽职调查不规范,部分债券项目未对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财务会计信息等进行充分核查和分析;二是发行承销不规范,部分债券项目未充分核查关联方认购情况,个别债券项目未对簿记现场进行严格管理,个别债券项目发行过程中存在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三是受托管理履职不到位,部分债券项目未能有效督促发行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四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部分项目中,未能严格规范工作人员执业行为,督促工作人员勤勉尽责。
从监管披露信息来看,三家券商的违规行为均与债券业务相关。为此,证监会对民生证券、西南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对中泰证券则出具警示函。
近年来,监管不断强调压实券商“看门人”的责任。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券商在债券业务的项目承揽、尽职调查、内核审批等流程的合规管理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