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各种上门服务快速发展,美甲美睫、家电维修、做饭保洁、教学辅导等需求显著增长,这一模式不仅便利了群众生活,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各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新兴行业的快速兴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从业者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用户体验;定价标准模糊损害消费者权益;上门服务不确定性带来安全隐患等。如何让市场“热”得更规范、长久,需要以法治为基础,推动多方协同发力。
完善法律体系,夯实行业发展根基。多数上门服务从业者为灵活就业人员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与平台同从业者的关系多样,既有劳动关系的,也有劳务关系,还有从业者以个体身份自行缴纳社保、通过平台接单的情况。由于劳动关系复杂,统一认定和管理难度较大。推动上门服务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立法制度,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与实践指引,为这一群体初步构建权益保障框架。
健全技能标准,构建职业成长通道。上门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从业者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有从业者称:“上门美甲美睫行业没有统一的、由国家认定的技术职称标准,只要对自己的技术足够自信就可以直接上岗”。这种情况易导致服务效果差异较大,既影响用户体验,也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发展。202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已纳入整理收纳师、长期照护师等相关职业,但随着新职业形态不断涌现,上门服务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职业认定范围。
规范权益保障,平衡供需双方权益。服务定价标准不清晰也是突出问题。上门服务从业者有些通过平台接单,再通过平台分配收益;有些却是个人与消费者单线联系,收费标准不固定。如果出现乱收费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平台需建立更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冲突调解机制,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切实保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强化风险防控,筑牢服务安全底线。从事上门服务时,从业者最担心的莫过于安全与卫生问题。上门服务不确定因素多,工作环境多变,服务对象素质参差不齐,难免发生纠纷。如何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减少纠纷,也是不少上门服务者的关注点。有固定企业的服务人员应签订劳动合同,保留工牌、考勤记录等劳动关系证据。个体劳动者则需做好服务记录,购买商业保险,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自身保障、降低服务风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伦琼(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两河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