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张玖杰见习记者董晨旭通讯员彭娟
清晨的阳光透过诊室的玻璃窗,在何文涛的办公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他正耐心地与一位患者交谈,指尖在医疗解剖模型上轻轻划过,突然在某处停住:“您看这里,肿瘤虽然位置特殊,但我们有办法既清除病灶,又保住肛门功能。”坐在对面的患者眼眶瞬间湿润,攥着检查单的手也不自觉地松开了。

何文涛,荆州市中医医院肛肠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患者口中“既懂西医精准又通中医调理”的跨界良医。二十年来,他以腹腔镜为针,以仁心为线,在东西方医学的交汇处,编织着一个个关于生命与尊严的温暖故事。
微创技术破禁区
2020年,一位来自四川边远山区的70多岁女性患者辗转来到荆州市中医医院。经诊断,她的直肠肿瘤距离肛门仅有三公分。“按照传统手术方案,这样的低位直肠癌可能需要切除肛门,患者需要终身携带造瘘袋。”何文涛回忆道。
然而,造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会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何文涛没有轻易放弃,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最终决定采用“超低位保肛手术(ISR)”——利用腹腔镜技术精准切除肿瘤,同时保留肛门功能。手术历时三个多小时,最终成功完成。术后,老人恢复良好,不仅保住了正常排便功能,更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医学的进步,就是要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何文涛说:“三公分的肿瘤在过去可能是‘禁区’,但现在,我们可以用更精准的技术去挑战它。”

同年,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来自英国的工程师麦克。他的直肠肿瘤直径达6厘米,位置极低,传统手术几乎无法避免肛门切除。
何文涛没有退缩,他提出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TEM)”——不切开腹部,直接通过肛门自然通道切除肿瘤。这种术式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但能最大程度保留肛门功能。
手术前,何文涛组织团队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手术仅用两小时便顺利完成,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麦克的英国医生朋友惊叹不已:“没想到中国的微创技术已经如此先进!”

更令人感动的是,麦克回国后写下6000字的感谢信,并一直与何文涛保持联系,甚至邀请他去英国旅行。“医患关系可以超越国界,患者的信任是医生最大的动力。”何文涛笑着说。
中西结合显奇效
2023年,何文涛遇到了职业生涯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一位86岁的胃癌老人。由于肿瘤梗阻,老人三周无法进食,体重仅剩83斤,身体极度虚弱。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何文涛。
“高龄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关键在于精准评估和团队协作。”何文涛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采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中,他在患者腹部打了五个5毫米的小孔,利用高清3D成像系统精准切除肿瘤。令人惊喜的是,老人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目前仍健康存活。
“微创手术不仅创伤小,还能加速康复,这对高龄患者尤为重要。”何文涛说:“但这一切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护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目前,何文涛团队正在治疗一位50岁的直肠癌中晚期患者刘女士。经过三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肿瘤明显缩小。但何文涛并未止步于此,他结合中医“扶正祛邪”理念,为刘女士定制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西医攻瘤,中医调体。”他解释道:“围手术期采用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体质,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让许多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重获治疗机会。

医学传承路无疆
医学之路,学无止境。作为杏林托举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2025年5月,何文涛在庄重的传统拜师仪式上,正式拜入全国肛肠盆底外科权威邵万金教授门下。

次日,这对新晋师徒首次联袂登台,就共同为一位年仅30岁,却饱受复杂性肛瘘折磨、经历数次手术失败的患者解除了“难言之痛”。
“邵教授在肛肠盆底外科领域的造诣令人敬仰,我希望通过学习,将更先进的技术带回荆州,造福更多患者。”何文涛说。
作为湖北省重点专科,何文涛带领肛肠胃肠外科团队承担了十余项厅局级科研课题,参与编撰的《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闭合性切除及开放性切除术(CORE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技术操作指南》,更成为全国肛肠疾病治疗的权威指南。

此外,何文涛团队多次参与全国手术直播,向同行展示荆州中医的技术实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还要推动整个学科的进步。”他说。

从三公分保肛的精准手术,到跨国患者的真诚感谢;从86岁老人的生命奇迹,到中西医结合的创新疗法——何文涛用行动诠释了“杏林仁医”的真谛。正如他所言:“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救治了多少患者,更在于为他们带去了多少尊严和希望。”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