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4 21:53:40 股吧网页版
新消费派 | 从一颗豆到一座城——透视上海“咖啡经济”的世界坐标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8月14日电(记者郭慕清)每天,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外滩,上海已在咖啡的醇香里醒来。

  数字为证:在全国咖啡版图中,上海以9115家咖啡馆数量持续领跑;在这里,近半数生豆,皆与虹桥国际咖啡港有着千丝万缕的链接,实现了“从种子到杯子”、从产地到市场的漫长迁徙。然而,数字再宏大,也填不满“中国味蕾无人识”的缝隙。在咖啡市场上,海外庄园依旧凭欧美杯测打分定价,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却像被锁在“静音舱”里。

  于是,盛夏的虹桥以一场赛事作答:来自全球16个国家、63个庄园的82支精品咖啡豆在第二届“中国之选”全球精品咖啡生豆大赛展开角逐,接受近200名评委从质量到喜好的全面评测。最终“甜咖啡”一举夺冠,以甜橙、茉莉、杏桃的“味觉合奏”拔得头筹。这也让世界知道——东方味觉将成为定价的刻度。

  此刻,黄浦江潮水低吟,“中国味蕾”将以量化数据写入全球咖啡评估体系——从埃塞俄比亚的日晒红到云南的蜜处理,风味优劣不再由单一产区、特定豆种来定义。此时,世界再次确认:上海不仅是“咖啡消费第一城”,更是全球咖啡产业链的枢纽与“风味裁判席”。

  从“消费第一城”到“全球风味裁判席”——“中国味蕾”有了话语权

  上海与咖啡的缘分,可以追溯至一个多世纪前。

  19世纪的外滩汽笛里,咖啡首次随西风泊岸;30年代,在霞飞路的留声机旁,张爱玲把“咖啡馆里的时光”写进摩登注脚。此后半个世纪,咖啡沉寂,如老唱片蒙尘。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掠过黄浦江,它才重新苏醒——2010年后,消费升级的巨浪让“小资情调”演变为“日常刚需”,上海再次成为咖啡浪潮的锋面。

  如今,在上海,街头独立小馆与国际连锁店并肩,烘焙机与货柜比邻。从一粒生豆到一杯拿铁,上海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就完整的产业诗篇,而虹桥国际咖啡港正是这首诗的“韵脚”——作为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承载平台,链起60国、200余家企业,年带动贸易额逾30亿元。

  记者了解到,全球咖啡产业对本届大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作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精品咖啡协会(BSCA)精心选送了7支具有产区代表性的咖啡豆参赛。非洲精品咖啡协会(AFCA)执行董事吉尔伯特-加塔利(Gilbert Gatali)发来视频致辞:“希望大赛上能喝到非洲风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布隆迪环境、农业与牧业部部长普罗斯珀·多迪科(Prosper Dodlike)亲自选送该国咖啡样品,这充分体现了国际产区渴望获得“中国口味”的认可。

  据悉,在今年的比赛中,阿拉比卡赛道的成绩单像被拉直的曲线——前三名齐破87分,榜首更比去年陡升3.44分。榜单翻页,旧观念应声碎裂:称王的并非“贵族”瑰夏,而是埃塞俄比亚74系列;前十席位里,Wush Wush、希爪等昔日“配角”轮番登场,仿佛提醒人们——优质风味从来不是少数品种的专利,而是每粒咖啡豆潜藏的可能。

  阿拉比卡组主审吴文辉表示:“获奖名单呈现出鲜明的品种多元化和产区特色化趋势,打破了传统认知中‘只有特定豆种才能产出优质咖啡’的偏见。”

  他进一步介绍,两支“冠军豆”均来自埃塞俄比亚,其中一支来自ALO庄园。这家坐落于西达摩班莎镇ALO村(海拔2400米)的庄园,凭借高海拔赋予的浓郁花香与饱满果汁感,继2021年埃塞俄比亚COE大赛包揽冠亚军后,再次以盲测高分夺冠,品质稳定性令人赞叹。

  在罗布斯塔组别的比拼中,“硝烟”未起已闻香。越南、泰国、巴西……传统“劲旅”环伺,中国海南却以两粒冠军豆突围,让评委席瞬间安静——杯中翻涌的不是惯常的粗粝苦底,而是熟透菠萝与芒果交织的热带体验。

  罗布斯塔组主审吴大鹏说:“罗布斯塔不该再被贴上‘次等’的标签。在新的消费体验中,当‘愉悦的苦与咸’被写进新的感官词典,它也能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他眼里,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像一次集体宣誓——以海南为起点,让偏见松动,让价值重估。广袤产区、多样品种、百变工艺,罗布斯塔的风味跨度远比想象辽阔;而评委要做的,是在公正与敬畏之间,为每一颗豆子找到恰好的位置。

  据悉,除了特邀评委对咖啡豆质量进行打分评测外,赛事结果将充分反映中国咖啡消费者的口味喜好,为咖啡上下游企业提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咖啡豆提供数据支持。今年比赛还首次设立拍卖环节,评选出的前十名获奖咖啡豆将进行拍卖,拍卖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行,预计将有数十家咖啡烘焙品牌、精品咖啡馆主和咖啡爱好者参与这场拍卖盛会。

  此外,为了收集更多中国不同城市的咖啡爱好者的喜好,本次比赛后获奖的前30名咖啡豆还将寄往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巡回杯测会,比赛“最受消费者喜爱奖”的名次将在巡回杯测会结束后对外公布。

  从“上海标准”到“世界表达”——中国咖啡的全球叙事

  《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咖啡产业规模首破3000亿元,上海9115家咖啡馆领跑全球。但比数量更关键的是标准:

  ——感官标准:“中国之选”的“甜感指数”或将被全球各大咖啡产地纳入对亚洲出口的重要参考之一;

  豆子咖啡实验室主理人、“2024世界咖啡烘焙赛”中国区总决赛亚军刁成磊表示,“中国之选”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发掘全球咖啡产区潜在价值的机会,更成为推动精品咖啡文化“破圈”的重要平台。

  一位从广东赶来上海参加活动的评委告诉记者,“我们不想一味模仿西方咖啡的苦和酸,而是希望做出中国人喜欢的味道。”这一理念恰好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盲目追捧“国际标准”到自信探索“本土表达”。

  ——贸易标准:虹桥国际咖啡港的区块链溯源码,让每袋豆子拥有“出生证”,扫一扫即可查看庄园海拔、处理方法、碳足迹;

  “可以说,上海每卖出两杯咖啡,就有一杯咖啡出自虹桥国际咖啡港。”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菁说,采购商、经销商、消费者均可通过“虹桥国际咖啡港线上平台”“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溯源专区”对相关溯源内容进行查询。

  ——人才标准:从咖啡大赛到国际交流,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咖啡人才蓄水池”,通过从选址开店、设备供应、运营管理到金融贷款的一站式服务,全方位赋能咖啡人的“升咖”之路。

  “上海是中国咖啡市场的晴雨表,更是全球精品豆的试金石。”吴大鹏说,“上海品鉴的全球各地的好咖啡豆,输出的则是一套融合消费、金融、物流、数字治理的‘咖啡产业操作系统’,很多咖啡从业者会选择来上海学习交流,而我与咖啡结缘也是源于上海。”

  可以说,上海咖啡产业的崛起是一部浓缩的城市发展史。从19世纪末犹太人开的“东海咖啡馆”,到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咖啡厅“红宝石”,再到如今近一万家各具特色的咖啡馆,上海的咖啡文化经历了从“西洋景”到“日常品”,再到“创新场”的三次跃迁。而现在,人们正在见证第四次跃迁——从消费市场到产业高地的质变。

  从互联网大厂离职后投身咖啡行业的顾先生,看到这次大赛的消息,主动报名来做观众评委。他说:“现在很多国际品牌也纷纷推出‘上海限定’特调,以适应本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我在浦东经营自己的咖啡馆,也感受到这种‘口味本土化’的浪潮,正在重新定义上海乃至中国咖啡的市场逻辑。”

  一杯咖啡,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创新。如今,走在上海的街头,几乎每隔几百米就能遇见一家咖啡馆,它们或隐匿于老洋房的梧桐树下,或矗立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间,风格迥异却各具魅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上海咖啡产业正以自信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味蕾传奇。在这条充满香气的征途上,世界将看到更多“中国之选”的精彩呈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