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4 22:46:50 股吧网页版
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数累计逾七千例 缘何药企研发疫苗积极性不高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志吟

  截至2025年8月9日,广东全省报告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数累计超过七千例。除了广东外,广东省外个别地区也报告了相关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对于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不过从目前看,中国本土疫苗企业投入基孔肯雅病毒疫苗研发的,仍然寥寥无几。

  对于药企研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有国产疫苗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中国疾控层面有在开发相关的疫苗,且取得了一些进展。而企业层面,由于各家缺乏储备,短时间内还无法推出相关产品。

  该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站在疫苗企业角度看,是否要进行新疫苗研发,会权衡市场空间、研发成功率、研发成本、竞争格局与利润空间这些因素。一款疫苗的研发,临床前、临床一期、临床二期需要耗费的成本分别约3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至8000万元,临床三期需要耗费的成本则动辄数亿元,具体金额取决于疾病流行情况。

  “基孔肯雅的传播需要借助虫媒,伊蚊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预计全国范围传播的概率不高,这样一来,开发有关疫苗的经济价值有限。”该企业人士认为。

  另有国产疫苗企业研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孔肯雅热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动物模型明确,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VLP)、mRNA等疫苗技术路线已有概念验证,从技术角度看,开发难度不算很高。

  基孔肯雅热在我国仍是“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流行”模式,年发病数远低于流感、乙肝等常见传染病,企业也担心会出现花大钱做出来后却卖不动的情况。

  “企业若走从头研发,到经过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研究,再到上市这样传统的研发路线,最快也需要五到七年时间,届时市场可能已被进口苗或紧急进口通道上市的疫苗所挤占,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挑战。此外,疫苗临床三期需要上万例受试者,相关的临床试验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开展,成本相对比较高,存在不可控性。”该研发人士表示,站在纯商业角度,基孔肯雅热病毒疫苗是技术可做,但市场不大、风险也不小,因此国内企业宁可把资源放在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疫苗品种上。只有当国家明确战略储备需求、进口苗供应受限时,才可能看到规模化投入。

  对于预防基孔肯雅热,防蚊依旧是重点,预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