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如何借助专业投研力量优化资产配置,成为投资者迫切关注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生态变革,基金经理队伍的迭代更新与投研体系的深度重塑,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在行业变革与市场波动交织之际,券商中国推出《基金经理周周看》栏目,以“拨云穿雾”的专业视角锚定产业趋势研判。栏目将通过深度对话优秀基金经理群体,系统解构其投资框架的底层逻辑与市场前瞻思维,构建连接产业变革与资产配置的专业桥梁,为投资者提供兼具行业深度与市场时效性的价值参考。
本期《基金经理周周看》栏目中,富达基金总经理孙晨认为,外资公募在中国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就是在高度本土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因此必须找到“长期解法”。景顺长城养老与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江虹则表示,无论市场处于牛市、熊市或震荡市,投资者对于能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低波动产品的需求始终存在,这也是固收+基金和中低风险等级FOF获得较大发展的底层逻辑。
富达基金总经理孙晨:从华尔街到黄浦江,外资公募探寻“本土化解法”
自2021年6月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获准展业以来,首批外资公募已完成从0到1的本土化落子——但更深层的考验才真正浮出水面:如何跳出“复制模板”的路径依赖,结合本土资源禀赋与市场实际,探索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如何在高波动、强情绪的A股市场中,坚持长期主义的信念与投资节奏?这些问题正成为外资机构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门槛。
近日,富达基金总经理孙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围绕“两个市场、两个体系”的本土化战略,阐述了富达基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风格稳定与组织稳健,并通过主动投研、多资产策略与养老产品构建长期竞争力。他认为,外资公募要在中国长久立足,必须找到“长期解法”。
双轮驱动,破局中国资管市场
今年5月,孙晨正式出任富达基金总经理。在加入富达基金之前,孙晨曾在萃达万博(Tradeweb)、嘉实国际、嘉信理财等多家机构担任高管,长期参与跨市场业务,对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演进过程有着系统性观察。
孙晨表示,自2020年首家外商独资公募成立以来,外商独资公募在中国已经走入了第五个年头。尽管外资公募在中国市场逐渐获得发展,但依旧面临诸多困境。
中国市场的制度环境、投资行为和渠道体系高度本土化,国际经验难以实现简单移植。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在中国面临着定位模糊、策略调整的困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外资公募普遍进入了“定位期”:一方面不断学习市场,另一方面积极调整组织架构,以应对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
在孙晨看来,外资公募在中国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就是在高度本土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基于此,富达基金提出了“两个市场、两个体系”的战略框架。
“两个市场”中的第一个是中国本地市场,通过与银行、券商和电商等渠道的深入合作,专注于主动权益、多资产与养老等关键产品的发行。第二个是国际市场,即承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
“两个体系”则包含产品体系与投研体系。本土投研产品体系与全球投研体系之间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富达国际在全球拥有强大的研究资源,需要将这些资源与中国市场的具体需求对接。这种体系的连接确保了全球研究框架能被有效转化为符合中国市场实际情况的投资策略,而非仅仅停留在参考层面。
投研体系之下,富达基金会面向不同客户群体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产品。通过全球配置体系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策略,也能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开发本地化产品。“两个体系”战略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也为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向全球产品体系的融入提供了渠道,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真实需求出发,打造本土“护城河”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中国市场的真正需求。”孙晨认为,相比于已经被指数产品主导的海外成熟市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关键的结构演进阶段。市场的相对弱有效性、投资者行为的高波动性,以及养老体系的待发展空间,都为富达基金提供了可持续的增长机遇。
以主动投研为例,富达国际作为全球最大的主动管理公司,具有深厚的主动管理DNA。孙晨认为,在当前的A股市场,结构性阿尔法依然存在,意味着富达基金的主动投研能力仍有不小发挥空间。
在多资产策略方面,富达国际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全球养老投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富达投资也在美国401(k)和IRA养老账户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凭借着丰厚的全球投研成果,富达基金成功地将多资产策略导入中国市场。孙晨特别强调,富达基金在中国形成的多资产策略是全球视野下的多资产配置。目前,富达基金在中国发行的养老产品也成功运用了集团的多资产策略。
谈到养老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孙晨表示,中国的养老体系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第三支柱也刚刚起步,相关的理论框架尚需进一步完善,实践经验也需要逐步积累。富达投资在美国已经构建的以目标日期基金(TDF)为核心的完整养老金产品体系,或可为中国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富达国际现有的模式照搬到中国,而是首先判断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嵌入一些解决方案。”孙晨总结道。在他看来,相比技术本身,这些产品更需要时间的积淀。每一条新的路径,必须在市场结构中找到长期稳定的立足点,才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
坚持长期主义,在“波动”中保持定力
在A股市场,如何在不断起伏的行情中坚持长期主义,是每一家资产管理机构都必须应对的问题。孙晨认为,中国市场“强主题、强情绪”的特点要求任何投资体系都必须具备足够坚实的底层结构和方法论,才能穿越短期的市场波动。
在孙晨看来,富达基金不追逐短期风口,也不参与主题炒作,这与富达基金的禀赋息息相关。作为一家在中国仍处于发展早期的公募,专注于发挥自身核心优势至关重要。他引用《定风波》中的一句诗来形容富达基金的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结构与制度的支持。在投研体系上,富达基金强调框架稳定的重要性,并对基金经理进行三至五年的长期考核,确保他们不会随市场起伏而改变投资风格。“短期内风格跑输没关系,我们允许价值基金经理在成长周期中坚持自己的价值风格,也允许成长基金经理在价值周期中坚持自己的成长风格。”孙晨表示。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让投资者真正理解并信任他们所投资的是风格稳定、逻辑清晰的产品。
在人才管理上,富达基金延续了富达国际的长期主义文化,引入了海外成熟的“基金经理学院”机制,强调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系统培养和过程性评价。这种文化上的稳定性,使富达基金在本土团队的构建上形成了较高的留存率,风格的一致性也由此传承。
景顺长城基金江虹:穿越市场迷雾,以极致风控打造低波FOF
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低波稳健类产品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满足这类投资需求,公募基金行业中的固收+、中低风险等级FOF等具备资产配置属性的产品备受青睐。然而,如何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正收益?这一问题始终考验着从业者。
近日,景顺长城养老与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江虹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她阐述了所管理的稳健/保守型FOF,是如何在较低的回撤情况下,力争实现持续稳健收益的投资逻辑。
严控回撤,打造低波FOF
无论市场处于牛市、熊市或震荡市,投资者对于能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低波动产品的需求始终存在,这也是固收+基金和中低风险等级FOF获得较大发展的底层逻辑。
早在2023年分析这类配置型产品时,江虹发现:若以“每年最大回撤控制在2%以内,年化收益达到3%以上”这一看似基础的标准来筛选,过去5年间,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基金产品寥寥无几,哪怕是名称带有“保守”或“稳健”标签的产品。
对于追求低波动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而言,市场上能严格控制回撤的绝对收益类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这种市场空白与真实需求的错配,促使江虹将目光投向保守型FOF赛道——她决心打造一只以“严控最大回撤”为核心策略的产品,精准回应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迫切期待。
作为深耕高权益仓位投资的基金经理,2023年9月,江虹获批景顺长城保守养老目标一年持有产品批文时,面临的不仅是新赛道的挑战——销售渠道的疑虑同样现实:由于过往主要管理高权益仓位产品,她缺乏低波策略产品的管理经验与可验证业绩。但这份审慎,反而让她更清晰地锚定了产品定位:守护而非冲锋,不辜负持有人的信任。
在基金运作中,江虹以风险控制为核心、波动率管理为抓手,致力于在复杂市场中构建低波动、稳健增长的收益曲线。这一理念的底气,源自她早年在保险机构沉淀的绝对收益投资经验。
江虹深耕证券基金行业15年(投资经验近9年),职业横跨保险、券商、基金三大领域,2021年7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后,她专注养老及资产配置部FOF与投顾产品管理,持续深耕绝对收益策略。
极致风控,锚定绝对收益
从风险收益表现看,江虹管理的景顺长城保守养老A自2024年3月20日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越偏债混合型FOF指数,且最大回撤仅0.88%,显著优于同期偏债混合型FOF指数及业绩基准。
在江虹设置的自我考核中,这只保守FOF最大回撤的管控权重远高于收益指标。
她希望将这只保守FOF的最大回撤牢牢锁定在较小区间内,放弃对短期高收益的追逐。因为在她看来,低回撤下的长期净值向上才是这个产品长久生命力的根基。
“保守FOF产品不能留下‘伤疤’。”江虹表示,这种“伤疤”既包括基金净值波动对投资者财富造成的实际损失,也涵盖了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对净值过大波动在心理上引发的恐慌。
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江虹在稳健/保守型FOF的配置中,通过主投固定收益资产,辅之配置少量的权益、商品等多元资产,在求稳的基础上进行多元配置,丰富收益来源,力争实现基金净值曲线的平滑、低波。
“95%以上投资者都能够实现盈利,是我理想中的低波理财产品。”江虹希望通过极致风控降低产品波动,力争实现业绩曲线稳健上行,以获得客户良好的投资体验和持续的信任。
对于产品业绩,江虹更倾向于摒弃过去比拼收益率的做法。她认为,一旦陷入比较的漩涡,投资行为必然异化,最终偏离“曲线稳健上行”的初心。
持仓清晰可辨,债券ETF筑基
要达成极低回撤的风控成绩,仅靠投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透明”与“模块化”成为江虹进行资产配置的抓手。
对于稳健/保守型FOF,她的持仓力求清晰可辨——债券端聚焦纯债基金(包括短久期中短债/货币基金,以及长久期信用债/利率债两大模块),权益端则主攻场内ETF等更透明的工具产品。
尤其是夏普比率(单位风险收益回报)表现卓越的短久期债券,是她构建安全边际的首选。她认为,唯有让债券资产稳健发挥其“安全垫”作用,才能为整个组合提供攀登的支点。在债券仓位管理上,江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债券管理路径:不频繁调整仓位,通过精细的久期管理实现风险控制。她认为,高夏普比率的核心,在于选择高夏普的产品。数据显示,短久期债券凭借高夏普比率成为更优“安全垫”。
在权益配置方面,ETF成为她的重要工具。在江虹看来,稳健/保守型FOF产品对波动容忍度极低,任何非常规的“脉冲”都可能破坏净值曲线,而ETF能较好规避非常规的“脉冲风险”。随着ETF生态演进,也为FOF管理提供了更丰富的配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