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庞华玮记者易妍君 继8月13日上证指数创下阶段新高之后,8月14日,其在盘中一度突破3700点关口。
但午后,A股三大指数悉数调整。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46%,报3666.44点,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1.08%、0.87%。全天超4600只个股下跌。
虽然指数冲高回落,但A股成交额继续放量,达到2.31万亿元,较8月13日增加了超1300亿元,创年内新高。
行业板块依旧呈现分化,人形机器人、光模块(CPO)等前期热门赛道集体回落,金融龙头则逆势走强,呈现出明显的资金跷跷板效应。
“画风转变”之后,A股“慢牛”行情能否延续?机构布局逻辑又有哪些变化?
盘中突破3700点
8月14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上证指数一度站上3700点,最高涨至3704.77点。
但突破之后即迎来高位震荡,并且,午盘后,三大指数全部“转绿”,上证指数当天收跌0.46%。
不过,市场交易热情不减。Wind数据显示,8月14日,全部A股成交额达到2.31万亿元,创下年内新高。
概念板块方面,Wind稳定币、保险、数字货币、GPU指数分别上涨了4.21%、2.64%、1.66%、1.50%,涨幅居前。
而Wind培育钻石、光模块(CPO)、电路板、超硬材料、军工信息化指数的跌幅较大,均跌超3.6%。
市场风格方面,中小盘股深度调整,北证50指数、科创200指数全天分别下跌了1.99%、2.36%;大盘蓝筹的表现相对较好。
从技术层面看,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高级投资顾问黎衍军分析,3700点上方是2021年箱体成交最密集区,指数一接近该区域便触发解套抛压。早盘券商、保险、半导体轮番发力,指数轻松突破关键位,但主力资金在“完成冲关”后迅速减弱攻势。叠加期指交割周,资金避险情绪升温,进一步抑制追高动能。
黎衍军认为,短线看,3700点仍需震荡消化。后续若交易量能持续站稳2万亿元,且政策端继续释放消费、科技等利好,指数回踩后仍有望挑战前高。
事实上,在8月14日之前,市场行情已呈现出逐步走强的特征。
有几组数据可以验证:一是8月13日两市的成交量突破2万亿元,这是时隔114个交易日之后成交量再次回到2万亿元以上,达到2.18万亿元左右。二是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元以上,上一次达到2万亿元是在2015年大牛市5000点的顶点。三是7月份A股新开户数逼近200万大关。四是近期权益类基金的发行热度持续回升,与去年同期很多新基金发行失败相比,近期很多新基金首发规模超过十亿元。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本轮行情逐步走高,带来了较强的赚钱效应,正在吸引场外资金入场,也推动了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部分机构判断,当前A股市场已进入“慢牛”阶段。
在华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看来,本轮牛市行情的内驱动力十足,已进入正向循环。
郑小霞谈道,“4月上旬至今,行情顺利演绎、稳步上涨,核心原因在于: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构建足够安全垫,叠加微观流动性持续改善以及市场热点不断,最终演绎出慢牛行情。”
加仓还是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资金流入正在加速,各方对于市场的看法趋向乐观。但操作层面,机构的思路并不一致。
一位私募机构CEO表示,“目前我们对估值上涨的个股进行了适当减持,并同步增持消费、互联网行业中一些估值基本触底的企业。我们的组合通过调仓来提升性价比。”
该私募高管表示,“港股中的低估值的消费、互联网企业是我们关注重点,此外,地产值得跟踪关注。”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则表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处在满仓或者是接近满仓的状态,没做太大的仓位调节,依然是长期持股的策略。主要的方向还是以白酒为主的消费,医药,还有一些科技互联网等行业布局,很多这类股票并没有达到我们认为的高估状态,所以我们不会考虑轻易减仓,但是会针对行业、板块和个股,去进行小仓位的调节。”
“目前估值偏低,基本没有涨的板块主要集中在以消费为主的蓝筹股上。所以我们对未来的布局,主要是从消费、医药(特别是中药),以及科技互联网去进行长线布局。”张可兴说。
三十三度资本基金经理程靓认为,市场成交额8月13日突破2万亿元,短期来说对接的是潜在的调整信号,根据斐波那契数列推算,月底会是变盘的时间窗口,同时再加上半年报披露结束,市场会进入到一定的基本面窗口期。整体上,未来1—2周需要降低仓位来防止潜在的风险。对应的指数关键压力在3716点—3756点之间。
“当前整体都是围绕着AI产业链交易为主,目前相关方面的公司已经到了一定的高位,潜在着资金流出的预期。估值上如果达到了预期的,都采取了减仓操作。目前仓位仍旧是高仓位的,主观思维上会采取减仓操作。主要的逻辑来源于对于技术时间窗口周期的判断。”程靓谈道。
此外,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透露,短期内调仓不大,还是以成长的方向为主,主要集中在TMT,同时适量配置红利等抵御风险的品种。
另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市场趋势没有变化,因此其持仓也没有变化。
从中长期视角看,杨德龙认为,牛市的趋势逐渐确立。当前市场已逐步开启一轮慢牛行情,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上涨节奏不会像2015年那样迅猛,更利于投资者把握机会。而快牛、疯牛行情中,投资者往往难以把握机会,甚至可能在大起大落中遭受较大亏损。
“在市场趋势向好的时候,一般大部分公募基金会进行适当的加仓。”杨德龙表示。
机构热议后市布局方向
展望后市,部分机构认为本轮行情仍有望延续,但指数波动可能会加大,建议重点关注高景气且有业绩验证、上涨弹性充足的方向。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今年A股市场更像“增强版2013”。即今年市场结构和2013年相似,小盘和成长风格占优,但今年市场整体表现有望明显好于2013年。
对于A股后市,李求索判断,估值抬升、增量资金入市背景下不排除指数波动加大,但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自去年“9·24”以来的本轮行情仍在延续过程中。
配置层面,李求索建议关注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板块;业绩弹性较高,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红利板块预计仍将延续分化表现。
从上涨弹性角度看,有三条主线值得关注。郑小霞指出,牛市氛围中首先应重视上涨弹性,而上涨弹性通常被三种情形所激发,一是科技成长板块具备天然高弹性,二是业绩有支撑的板块容易凝聚资金共识,三是出现催化剂的板块。
具体到操作层面,金鹰基金建议以均衡配置应对快速轮动。例如,在科技方向上,AI海外链和创新药等景气行业在经历市场资金集中抱团后已变得交易拥挤,增量资金恐高或寻找低位品种,可关注围绕AI主线且股价赔率相对合适的AI应用、半导体先进制程等方向。
广发基金投顾团队认为,后续中报业绩披露或将给予市场更多指引,结构上短期可考虑关注产业趋势催化下景气向上的科技成长领域,以及股息率具备性价比的红利品种;中长期来看,待PPI回升趋势进一步明确,可以重点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带来的顺周期和消费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