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创”系列指数表现活跃,部分龙头ETF产品涨势喜人。其中,宽基指数中,创业板综(399102)年内涨超20%。龙头ETF产品中,如创业板综ETF(159541)也涨幅约达20%。一键锁定科技成长红利,8月以来,新获批挂钩创业板综指的博时创业板综合ETF、招商创业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华宝创业板综合增强策略ETF3只ETF产品也正在火热发行中。另外,鹏华创业板综合ETF也将在8月25日开启发行。
作为反映创业板市场整体走势的核心指标,创业板综合指数具有鲜明的成长特征和科技属性。此前7月,这一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也进一步优化,并于当月25日开始实施。指数完成修订后,样本股数量调整为1340只,覆盖97%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达99%,对市场的表征更为全面精准。
“此次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优化有两点重要变化。”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表示,首先,增加了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这一调整将增强指数的“尾部风险管控”,即避免将存在重大风险的股票纳入成分股,提高指数的稳定性。其次,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这将促进责任投资理念普及,推动资本向治理规范、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倾斜。作为优质底层资产,随着本次创业板综合指数的“升级”,指数稳定性和投资价值得到提升,有望吸引长期配置资金流入,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优质的创新赛道投资工具。
从行业构成来看,创业板综合指数的核心权重集中于电力设备、医药卫生、电子等关键领域,其选股方向紧密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凸显出强劲的成长动能。在产业布局上,指数着重覆盖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充分体现了创业板在服务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价值与关键作用。
资金面上,在产业政策与流动性环境的双重加持下,科技成长风格持续受到追捧。而创业板作为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正吸引着外资与内资同步流入,相关ETF已成为布局科技赛道的核心载体。
从估值层面看,截至7月31日,创业板综滚动市盈率为63倍,位于近十年54%分位水平,相较于科创综指(当前滚动市盈率为219倍)等其他高成长指数估值更低,具备良好的安全边际。
另从历史表现来看,自2011年以来,创业板综指的收益率达到173.66%,大幅领先沪深300(28.43%)、中证500(21.96%)等指数,其长期成长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2018年以来,创业板综指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速上,多数时期都领先于沪深300与中证500;2025年一季度,创业板综指更是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双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速高达20%,表现尤为突出,为指数的良好表现提供了扎实的业绩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多重利好加持下,创业板综指配置窗口显现。估值层面,其市盈率自去年三季度触底后持续修复,目前已回归历史中枢附近,结合业绩增长预期,投资性价比逐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