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从明天开始,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多台人形机器人将围绕26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虽名为体育项目的竞赛,但实际上却是各参赛队伍科技实力的比拼。
走进开赛前的测试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到,曾在春晚表演“手绢舞”的宇树科技H1机器人正在满场飞奔。“这次我们带来40多台机器人,包括H1和G1,除了自己组成三支队伍参赛,还为自由搏击等项目提供所有比赛机器人。”宇树科技工作人员表示。
“没想到H1跑得这么快,如果参加前段时间的半程马拉松,不知道能不能夺冠。”一位观赛人员感叹。
宇树科技工作人员介绍,H1和G1将分别组队参加1500米、400米、100米、100米障碍、立定跳远等田径项目。“H1是第一代产品,但爆发力强,极限速度好。G1则是更成熟的新产品,其硬件设计上更合理,自由度更高,并且机身更轻。在很多比赛项目中,我们会同时使用这两款产品进行尝试,以期找到最合适的参赛方案。”
不过据记者观察,宇树科技的“参赛阵容”不止于此。在测试场,至少还有5个其他参赛团队也带着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进行调试。“这些参赛队伍有的是直接使用我们的原厂程序进行比赛,有的是做了二次开发,把程序改成适合自己项目的版本。”宇树科技工作人员解释。
看来,宇树科技不仅是参赛者,也是“装备供应商”,为不同团队提供了可开发的平台。
与宇树科技类似的还有“加速进化”。大赛组委会介绍,在全球首场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及3V3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足球赛中,所有参赛队伍使用的人形机器人都是由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比赛时,所有参赛队伍使用的都是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的底层算法。”足球比赛技术裁判余志强介绍。
为何中国的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对参加运动会如此热衷?
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最终能否走入寻常百姓家,需要实战的检验,而运动会提供了一个检验的大平台。比如这次运动会的1500米跑步比赛,既能检验机器人的速度,又能检验其续航能力。
“就宇树来说,一台机器人跑不超过5000米的距离,都不需要更换电池,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宇树科技工作人员透露,未来,随着算法优化、材料进步和能源系统升级,人形机器人在速度、灵活性、稳定性上都将不断突破。
对参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来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只是比拼的开始。下一次,它们或许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巧的动作,不断刷新世界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