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下,籍籍无名的小猪妖拉起蛤蟆精、黄鼠狼精与社恐的猩猩怪,组成一支荒诞的“取经拼好团”。它们踉跄西行,未得真经也无姓名,却意外在大银幕之外掀起风暴。
近日,《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的佳绩,刷新了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浪浪山小妖怪》的爆火并非孤例。回望近年,从《大圣归来》中重燃斗志的孙悟空,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从《雄狮少年》中怀揣舞狮梦想的少年,到《长安三万里》里以笔墨书写大唐风华的诗人群像,再到如今《浪浪山小妖怪》中努力突破自我的小妖们……国产动画佳作层出不穷,它们正以深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一次次精准触达观众内心。
《大圣归来》依托《西游记》,塑造了一个深陷困境、挣扎求存的孙悟空,其失意与坚韧直抵现实人心;《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进行大胆改编,将“哪吒闹海”升华为一场震撼人心的命运抗争宣言;《浪浪山小妖怪》则将镜头转向西游世界的“边缘角色”,让悲催小猪妖从底层“打工人”蜕变为创业小能手。
题材之根,深植于华夏沃土。这些现象级作品多数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进行当代化演绎。创作者们巧妙借力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搭建起贯穿古今的情感桥梁。这不仅唤醒了观众心底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与归属,也让人们在共情主人公的过程中,得以重新审视和发现自我。这些经典角色的焕新演绎,之所以能引发情感共鸣,核心在于它们精准投射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让观众在光影镜像中看见自身,获得深切的慰藉与激励。
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觉醒,正悄然重构着动画产业的生态逻辑。当《浪浪山小妖怪》团队摒弃用建模“内卷”的捷径,坚持一笔一画手绘勾勒小猪妖獠牙的独特弧线时,其背后是创作理念的深刻转变:国产动画已逐渐抚平“全球市场是否接纳国风元素”的焦虑,转而坚定地专注于“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的本真表达。这份从容与笃定,也标志着国产动画产业正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