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5 06:05:40 股吧网页版
建设无惧风雨韧性城市
来源:经济日报

  城市的韧性落脚在基础。一座城市在天灾面前的抗击打能力,不在高楼林立的面子,而在基础设施的里子。

  7月份、8月份常是洪涝灾害多发期。近来不少城市遭遇刷新历史纪录的强降雨,一时间,城市内涝成为网民关注颇多的话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便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如何统筹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建设无惧风雨的韧性城市,考验着城市战略应对的长远眼光。

  为啥过去几十年乃至百年不遇的强降水概率如今频繁到“几年一遇”?到底是城市抗灾基础变脆了,还是气候变化无常了?事实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一味抱怨天灾反常,并不能抬高城市的安全底线。城市工作的理性体现在未雨绸缪并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少些任性、多些韧性。

  城市的韧性着眼于主动。实际上,防范气候安全风险已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国家安全体系密切相关,从战略高度以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认知气候安全问题并不为过。面对自然灾害,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应对,结果自然不同。主动做什么?把城市灾害风险的底账摸清楚,对高风险地区重点防控,提前进行相应的工程型防护,逐一消除城市安全薄弱点。当前,不少中小城市缺乏气候安全早期预警体系,涉及极端天气事件的专项预案不足。韧性城市建设需与智慧城市相融合,对安全薄弱点,采取智慧化识别、实时监控、应急自动化等以物联网为支撑的数字化管控措施。

  城市的韧性落脚在基础。一座城市在天灾面前的抗击打能力,不在高楼林立的面子,而在基础设施的里子。气候变化影响如此巨大,城市更新亦须重新考量。相较城市防灾标准的升级,城市韧性更有“弹性”的规划设计空间。可根据城市实际和财力,建立分区、分级、分期的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并在重点防控地区留出“冗余量”,即排水能力、蓄滞空间和应急调度等方面预留安全余量,以应对远超设计标准的极端情况,尽最大努力避免不良后果。

  韧性城市建设,凝聚着群众对“无惧风雨”的向往。平衡“紧迫性”与“系统性”,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统筹规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方能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从注重表面形象到夯实基础功能,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