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5 14:05:50 股吧网页版
渝人治水,重庆“流域智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活力中国调研行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周芳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贯重庆全境,在渝流程长达691公里。守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卡,是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职责使命。

  连日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深入重庆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探访当地如何守住这一波碧水向东流。

  消落带变湿地公园揽客422万人

  三峡库区蓄水时,长江水由东往西回涌入开州区澎溪河,形成了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带湿地。

  消落带因“夏陆冬水”的反季节涨落规律,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敏感、易污染、易破坏,造成了水体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地质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治理消落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

  8月14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走在汉丰湖环湖步道上,闻花香、赏飞鸟、览湖景。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一退水,就有大片乱石裸露出来,淤泥散发出阵阵臭味,鲜少有人在湖边驻足。

  开州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科副科长王勇说,为了解决三峡库区蓄水水位下降后消落带裸露不美观的问题,2007年,开州区斥资近4亿元在澎溪河上距城区2.5公里处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期蓄水170.28米以上,形成了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Y”字形人工湖——汉丰湖,城区周边消落区深度由18.5米降低至5米。

  对于消落带的治理,开州没有止步于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建成,而是着手寻找适合在消落带生长的植被,实施小微湿地、基塘、林泽、鸟类生境等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

  王勇进一步说,通过反复试验筛选,科研人员在消落带165米至170米区域种植了落羽杉、水松等10余种耐水淹的木本植物600余亩,成活率超90%;堆置两个岛屿,并在岛屿顶部设计了适合雁鸭类生活的浅水塘,栽植火棘、桑、乌桕、巴茅等乔灌木和草本,为鸟类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种植30余种湿地植物共计520亩,每年4~10月,不同季节不同湿地花卉开放,吸引大量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在此栖息。

  汉丰湖边的消落带,被湿地林泽、景观基塘、小微湿地所取代,水质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出境断面Ⅱ类水质占比逐年提高。每年到开州区越冬的水鸟达35种,2万余只,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现身。

  曾经的“水凼凼”,如今变成风光旖旎的国家湿地公园。今年上半年,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422万人次、增长48%,举办国家级水上运动赛事22场,环湖夜间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一湖碧水”成为拉动文体旅消费的“黄金水道”。

  全自动智管清漂不让垃圾出夔门

  清澈的江水向东缓缓流淌,流到了重庆市奉节县境内。这里是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三峡西首。在如镜的水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的身影。远处,一艘艘蓝色的清漂船正在清理长江水面上的漂浮垃圾,白色的清漂船则在清理消落带的库岸垃圾。

  据了解,奉节境内有43公里长的长江主干流,还有朱衣河、梅溪河、草堂河、大溪河4条支流,受夔门天然“闸门”效应的影响,奉节水域是重庆库区清漂主战场,需清漂的水域总面积达70.62平方公里,年均打捞漂浮物达2万余吨,以树枝(干)、秸秆、树叶、杂草为主,还有少量的塑料、泡沫制品等生活垃圾。

  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吴福春直言,过去,由于依赖人工打捞,技术设备欠缺,清漂工作效率极低。漂浮物一旦距离清漂工人较远,未能及时清理,很容易进入三峡库区,影响水质和三峡库区的行船与发电安全。

  去年底,奉节启用“江清岸洁”智管应用平台,在长江奉节水域主干流上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25个,包括20个岸边固定摄像头、4个船舶摄像头、1架巡航无人机;同时采用“航线避让+专业监测+工程治理”的模式进行风险管控,通过卫星遥感的智能化识别、无人机定期巡查发现、地面监测设备动态监测预警,构建起“预警、拦截、清理、处置”四重防控体系。

  “本周水域清漂27次,清漂量169.4吨;消落区清理13次,清漂量0.09吨。”8月13日15时许,在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的“江清岸洁”智管大屏上,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清漂队伍的实时工作信息和各个重点水域的清洁状况。

  “有了这位‘智能’美容师,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智能监测来实时掌握重点流域的清洁度,快速处理漂浮物,还能依托相关镇街网格员上报的实时线索,全方位守护长江,不让垃圾出夔门。”吴福春说。

  此外,奉节县还通过“打捞-卸载-分拣-转运-处置”的作业流程,分类处置漂浮垃圾,让打捞上岸的漂浮垃圾变废为宝,提高综合利用率。“可回收的木材以每吨20元的价格出售给再生资源开发厂加工成燃料,不可利用的漂浮垃圾会作焚烧发电处理。”吴福春说,未经分拣的垃圾焚烧成本更高,而分类处理后的垃圾则更加经济。

  库区431处危岩隐患年底“清零”

  在重庆三峡库区的山水之间,藏着数百处“悬顶之危”。

  近年来,受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岩体风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瞿塘峡两岸形成多处吊嘴危岩。一旦崩塌,将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及长江航道安全。

  8月13日下午,“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乘船来到一处吊嘴危岩下,这里覆盖着绿色的网布,网布后面是层层叠叠的脚手架。脚手架已经搭到了165米高,相当于50多层楼。工人们正在打孔,再把巨大的锚钉砸进孔里,锚钉将脱裂的岩石钉在岩壁上。

  “这个吊嘴危岩总体积约140.6万立方米,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风险等级最高的危岩。它露出长江江面的高度接近200米,如果脱落掉入江中,可能会形成高达20米的浪头,将威胁瞿塘峡景区、白帝城景区、奉节港客运码头及货运码头的安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琦告诉第一财经,其实早在2021年,吊嘴岩就掉了一块下来,当时一块约30立方米的岩石掉落江中,激起了25米高的浪涌。从那时起,吊嘴岩的治理工作就纳入到政府规划里。

  王琦说,危岩的破坏、失稳极为突发,留给人们的预警时间较短,因此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吊嘴危岩状态尤为重要。为此,规资部门在吊嘴危岩周边安装了45台智能设备,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还在部分危岩体内部安装了捕捉能量的微震监测设备,并在吊嘴危岩附近搭建无人机基站,以远程控制无人机进行巡查。

  目前, 重庆通过分类推进综合治理,431处存量危岩已累计完成415处治理,清患率达96.3%,力争年底实现清患率达100%的目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标准,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达66.96、高于全国年度值11.01。在全国率先实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在长江干流上下游机制全线贯通和嘉陵江等重要支流全面覆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