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品牌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奴”),在完成全国性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迈出了资本化的重要一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继今年6月16日巴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后,巴奴在长三角、西北及华南地区持续落子,相继在杭州、嘉兴、扬州、西安、东莞、许昌等城市开设新店,进一步巩固其在核心经济圈及战略要地的布局。
加速扩张
自2001年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在河南安阳创立首家门店以来,巴奴始终秉持“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的产品主义理念,以“毛肚+菌汤”为核心招牌,逐步构建起独特的品牌护城河。从早期模仿海底捞的服务模式,到2012年确立“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战略转型,巴奴成功实现了与巨头的差异化竞争。
近年来,巴奴加速全国化扩张步伐。2018年进入北京,2021年进军华南,其直营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9日,巴奴的直营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39个城市,门店数量为145家,较2021年末的83家增长74.7%。
进入2025年第三季度,巴奴扩张步伐不减。7月至8月间,品牌在长三角、西北及华南地区持续落子,相继在杭州、嘉兴、扬州、西安、东莞、许昌等城市开设新店,进一步巩固其在核心经济圈及战略要地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密集开店不仅体现了巴奴对“第三代供应链”体系高效配送能力的信心,也彰显了其深耕区域市场、提升品牌渗透率的决心。目前,巴奴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已达78.6%,新店的开设将继续强化其在下沉市场的优势。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奴的扩张策略非常明智,其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布局,能够有效避开与头部品牌的正面竞争,同时借助当地市场的消费潜力实现快速增长。这种差异化布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品质火锅领域的领先地位。
业绩稳健增长
6月16日,巴奴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供应链体系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根据巴奴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公司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巴奴分别实现收入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净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2024年达到1.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提升至8.5%。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7%至7.0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767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10.8%。
在消费趋势影响下,巴奴人均消费有所调整。截至2025年3月31日,顾客平均人均消费为138元,较上年同期的148元有所下降。同时,品牌运营效率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翻台率攀升至3.7次/天,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巴奴的翻台率提升和人均消费调整,反映了其在市场变化中的灵活应对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中,巴奴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成功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中国品质火锅市场的领军者,巴奴有望与呷哺呷哺、海底捞、捞王、七欣天等品牌共同构成港交所“火锅军团”。此次IPO不仅是巴奴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餐饮品牌资本化进程的又一重要案例。在资本的加持下,这家以产品立身的火锅品牌,能否持续讲好“品质”故事,实现全国化扩张的宏伟蓝图,市场正拭目以待。